沧元图书网 > 都市小说 > 茅山后裔 > 正文 第二十八章 錾龙阵
  “我已经说了这是一回事。”秦戈看出张国忠的松动话也比以前多了起来。“首先这可能有点危险…”

  虽然张国忠和老刘头对“五代”这个乱七八糟的时代有一些了解但真是没想到这个秦戈竟然对“后晋”这个不靠普的年代竟然了解如此透彻而这块相传在后唐灭国时失踪的由传说中的和氏璧雕琢而成的秦汉传国玺竟然莫名其妙的能和后晋挂上钩。

  据秦戈讲述在正史的记载中和氏璧在秦灭赵后落到了始皇嬴政的手里赢政遂将其雕为“天子玺”秦末刘邦率军攻破咸阳后秦末代皇帝子婴将这枚玉玺献给了刘邦这块玉玺又成为汉朝的“传国玺”三国鼎立时这块玉玺在魏国后魏国统一天下改国号为晋这块玉玺自然也就成了晋朝的玉玺。西晋末年玉玺被前赵皇帝刘聪得到。但这个刘聪没踏实几年前赵就被后赵灭了后赵皇帝石勒又得到了玉玺;后来石勒的儿子石鉴继位被叛将冉闵所杀玉玺又落到了这个冉闵手里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抢到了这枚“传国玺”。不久侯景兵败在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携传国玺跳井自杀后来几个和尚捞出了玉玺献给了陈武帝。

  隋朝统一中国后这枚“传国玺”便一直被隋、唐两朝王室视为国宝唐末时这块玉玺落到了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手里后唐国破时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率兵攻入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揣玉玺**殉国。

  从此正史便再也没有关于传国玺的记载但在野史中宋朝有一位名叫段义的咸阳人冒死向朝廷进献了一块宝玉经以蔡京为首的伪专家辨识确认为秦制传国玺(也有传说蔡京只不过是想哄皇帝开心)在宋朝灭亡的时候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尽相传也是揣着传国玺跳海但有关传国玺的这段历史在正史中并没有提及。

  从明朝统一中国平息四方战乱之后明清两朝历代皇帝都在动用朝廷的力量在民间寻找传国玺相传皇太极攻打蒙古的时候曾经从林丹汗的察哈尔部抢回来过一块玉玺相传就是传国玺一直到溥仪被冯玉祥赶出故宫这块玉玺才又告失踪。

  本来和氏璧也就是秦传国玺作为中国最大的千古之谜连大明朝廷以国家之力都未能探得究竟大清朝廷也只能抢个真不真假不假的玩意充当心理安慰一般人若想探个虚实即便家里开银行的也保证如数全打水漂张国忠对这个秦戈天南海北的知识倒是蛮敬佩的但对于他找传国玺的野心却很是不屑一顾你秦戈纵然有俩钱有点古货弄个字画还算可以想找传国玺可能还是差了点…

  “张掌教你似乎不相信我。”在秦戈眼里张国忠始终就是个生瓜蛋子他的一言一行秦戈基本上不用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段历史我研究了一辈子宋朝和清朝玉玺的可能性已经被我排除了。”秦戈冷冷道“在正史中传国玺与李从珂一起被大火烧李从珂可能会化成灰但传国玺不会。”

  “那你是说传国玺可能在石敬瑭手上?”

  “不是可能而是必然。在美国一位朋友曾经让我爷爷看过一本明代的古书残部按上面的记载石敬瑭曾经把宫廷一半的财宝秘密藏在现在的大巴山脉但具体位置没说但按书上的说法传国玺也在这批财宝中这也是我爷爷下决心去寻找财宝的原因。主持修建藏宝洞的人叫赵三格是一个道士藏宝洞修好后此人便失踪了。写这本书的人是石敬瑭的嫡传子孙这件事是后晋的宫廷绝密在当时知到这个秘密后仍然活着的人只有石敬瑭本人和他的儿子石崇贵。国破后石崇贵曾经也想取出这批财宝以作复国之用但可惜找不到赵三格就连石崇贵自己也取不出财宝。”

  “既然是山脉少说也得有个几千里你怎么能确定图上标的地方在哪?”

  “我爷爷和我父亲找了两代不会有错我爷爷在大巴山生活了20年。总之你们要相信我。”

  “这么值钱的宝贝你干嘛找我们?就算你嫌东西太多自己搬不过来也得找俩身强力壮的啊…”这老刘头起初就看秦戈不大顺眼时刻不忘讽刺挖苦。

  “中国有句谚语叫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秦戈并不理会老刘头的怀疑“其实从我父亲开始便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两位请看”秦戈此刻又拿出了一张薄纱张国忠用手摸了摸质地也应该是顶尖级的纺织工艺的产物同样几近透明。只不过比赵乐腹中瓷瓶装的那张差了不少只见薄纱中有九个黑点秦戈把薄纱覆在了那张后晋的古图上然后抬头望着张国忠。

  张国忠仔细看着这幅图觉得眼熟仔细看了看山的走势又看看这九个点的位置脑袋翁了一声心里暗骂他娘的这个老不死的我说他自己怎么不去独吞财宝呢原来是想让我们帮他破“錾龙阵”。

  錾龙阵起初是众阁教的葬地阵法其中混杂了众阁、茅山两教的精髓是一种以山河之灵捍卫墓葬的阵法(而并非墓局)后世的一些风水先生曾经把錾龙阵当作墓局来看待更将其与一些降墓混为一谈其实完全是一种误区。

  所谓山河之灵便是自然界阳气或阴气的总称按科学解释就是自然界的磁场在地上地心磁场与太阳磁场达到平衡当人体适应了这种平衡后倘若这种平衡遭到破坏身体便会迅速发生一系列的症状而常年在地下睡眠的人由于适应了地磁场强、太阳磁场弱的环境在太阳黑子爆炸或是其他天文现象导致太阳磁场忽然增强时身体便会产生异常。

  有些长期居住在地下室或是古代的地牢中的囚犯常出现一些类似于前文“撞客”的现象例如手脚忽然抽搐口吐白沫失去知觉便是受此种影响所至。(这是最贴近科学的解释当然毛山术中有很多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这样解释绝非绝对仅为“最贴近科学”而已。)

  茅山术认为山河与生物一样也有阳气与阴气之分山为阳则水为阴众阁教也有同样的认识所谓“临山则阳盛衰不惑焉”(就是说靠着山阳气盛任何邪灵都不能把你怎么样)所以后世的中国人总认为靠山而居便不用惧怕任何邪灵恶鬼汉语中的“靠山”一词便由此而来。

  在茅山术看来山河之灵是天地间最厉害的力量非人与畜牲、恶鬼的力量所能抗衡所以以激发山河之灵解决畜牲或恶鬼的方式方法层出不穷相传明朝万历年河北有一民夫糟阳溺便随一道者入太行数日始得安宁。

  在汉代宿土、众阁教潜研修基之术尤其是众阁将茅山的驭鬼之术与宿土的修基之术进行了完美结合至隋唐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学术基础由于唐代始兴的开山为墓之风故众阁教的某位能者便发明了这个“錾龙阵”便是专门利用山河之灵守护古墓的方法但这“錾龙阵”仅为方法并非一个固定阵法真正的“錾龙阵”有“九台”(分别是“鉴临台”、“定落台”、“星吮台”、“坤殂台”、“真仙台”、“合仗台”、“空榻台”、“空虡台”和“燧门台”这九座台仅是九座法台并无关键作用关键的作用点在于九种器物名曰“镇台”但这“镇台”究竟为何物概无定论大体上以各类玉石、煞器为主“镇台”厉害威力就大“镇台”一般威力就小如果按山脉走向正确安铸“九台”的位置哪怕放上一个石头子也会有效只不过威力小而已)之说这九宫的位置依山势的变化而变化依“镇台”的效果的不同而不同“錾龙阵”与毛山术的墓局有很大的区别就像前文所说的与降墓一样“錾龙阵”的作用重在防盗不会对死者产生任何影响。

  而唐朝以后达官贵族不再开山为墓“錾龙阵”的布法也便渐渐失传在《茅山术志》中仅对“錾龙阵”中用到茅山术的部分进行了示意性质的原理说明并未详述寻找“九台”的方法。

  与降教墓局不同的是“錾龙阵”不必在主墓周围再弄配墓更不像单降墓找一些活物威力受年头限制这“錾龙阵”只要九台不被破坏威力就永恒存在但对付降墓例如三煞局单纯破坏每个墓局都会面临整个墓局的威力而就“錾龙阵”而言仅对他要保护的墓有威力九台随便破坏同样是破一个威力弱一层直到消失所以“錾龙阵”中九台的每个台大都被藏的很隐蔽而且有机关保护。

  这次这个后晋的宝藏显然是利用“錾龙阵”按墓来处理的宝藏不论是直接挖宝藏还是破坏设有机关的“九台”都有很大危险性每个“錾龙阵”路数都不一样这个以后晋之国力布下的“錾龙阵”九个“镇台”想必都是以倾国之能遍中华大地寻得的至玄至煞之物如果未破“錾龙阵”而擅闯“阵眼”哪怕仅有一台没破可能都是九死一生的事。

  “这是我父亲的毕生精力。”秦冷冷道“他曾想请你师傅出山但被你师傅拒绝了。”

  “然后呢?”看到这“錾龙阵”后张国忠刚刚燃起一点发财之火又被浇灭了一半。自己师傅都没把握去的地方自己要是硬闯那李二丫年纪轻轻岂不是要守寡?“秦先生说了这么半天这块玉到底是干什么的你倒是说啊。”张国忠忽然明白过来了光听这死老头子讲历史课了正事差点忘了。

  —————————————————————

  *注:李从珂(885年—937年)镇州(今河北正定)人五代时期后唐皇帝本姓王小字二十三因此又被叫阿三。曾任河中节度使之职此人发家史此处省略3500字。【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