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工业霸主 > 正文 092 内参
  徐海皓和宋莹采访之后一连两三个月的时间风平浪静什么事情也没有。林振华原来以为两位记者采访回去之后肯定会发一篇稿子但等了两个月也没等到林振华也就逐渐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他想也许徐海皓是出于保护他的目的把这件事压下来了吧。

  林振华不知道就在他忘记了这件事的时候在千里之外的北京西郊中央党校的一间教室里他林振华的大名正在被一群官员们反反复复地念叨着。这些官员都是来自于各地经济管理部门的中青年干部级别主要为副厅和正处都是各级部门重点培养的后备人才。他们正在讨论的是由老师提供的一份内参《汉华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承包制改革试点观察》。

  这份内参正是出于徐海皓之手他用写实的手法介绍了林振华承包劳动服务公司的过程把厂里方方面面从领导到普通职工的意见都一一如实写明了。在这份内参中最为敏感的莫过于两个问题一是林振华该不该拿高额的承包费二是林振华希望把承包费重新投入企业同时拥有企业的股份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我认为林振华的行为是严重的拆社会主义墙脚的行为。”一位处长气愤地说道:“这位所谓的改革家其实不过是一个隐藏在我们体制内的资本家。他的目的在于利用国家的财产进行自己的原始积累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他就要露出他的獠牙把人民的资产吞进他的肚子里去。”

  “卢处长我觉得你这个观点有些左了。”另一位处长反驳道“中央不是一再强调吗要提倡大胆地改革。我认为承包制这样一种方式既然可以在农村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什么不能推广到城市来推广到我们的国营企业改革来呢?”

  “老魏说得对更何况我看这个案例里面说到这个林振华所承包的并不是国营企业而是大集体企业。大集体本来就是劳动群体集体所有的它的分配制度是可以灵活多样的。”又一名学员说道。

  “我倒是支持卢处长的观点。大家要看清楚林振华现象的关键不在于他拿了高额的承包费。好吧我们姑且认为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林振华完成了承包承诺多拿钱也是合理的。但大家注意他并没有把钱拿去进行个人消费而是要求把钱投入劳动服务公司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并且向厂里提出要根据自己的出资而拥有股份。这不就是要当资本家了吗?”

  “上次北大的厉老师来讲课的时候不是谈到关于股份制的问题了吗?咱们国家现在建设资金严重短缺鼓励个人投资有什么不对的?”

  “你把社会主义制度放到哪去了?如果个人可以投资了国家不就变成资本主义了吗?”

  “个人的投资再多能和国家比吗?咱们国家仍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只是一个补充而已。我断言就算把政策放开30年个人资本占整个国家资本的比例也不会超过10%的公有制占90%以上怎么能算是资本主义呢?”

  “……”

  今天的人们也许根本就无法理解当年的这种争论。在当年思想上有形无形的禁锢在今天看来简直可以用荒诞来形容。几十年后社科院的一位博导曾经回忆说当年他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打算写一个关于劳动力市场的问题他的导师马上警告他说:这是雷区绝对不能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劳动力是不能作为商品的。如果他敢这样写慢说拿不到学位恐怕连人身自由都要丧失掉。

  在安徽芜湖傻子瓜子大王年广久雇了12个工人顿时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一群理论家们拿着马克思的原著论证道雇工超过8个人就属于剥削。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出现了剥削制度这还了得?关于年广久是否在复辟资本主义的问题甚至一直闹到了中央的最高层。

  也就是在决策层、学术层小心翼翼地探索着这些雷区的时候数以万计的普通劳动者正在以前仆后继的勇气投入到这场改革大潮中来。他们的实践远远地走在了理论和政策的前面。

  在浙江台州一群农民再也无法忍受私营合伙企业非要戴一顶“乡镇企业”红帽子的格局向温岭县社队企业管理局提交了注册私人合伙企业的申请。生产科科长陈心鹤老人在这份申请上盖下了一个鲜红的印章他不知道正是这个印章让他成为中国股份制改革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人。

  在苏南早在政治风波正酣的1969年华西村的一群普通农民就已经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创业。到1978年华西村已经拥有了100万元的固定资产和100万元的银行存款。30年后这个华夏最富裕的村庄斥资60亿建起了一座118层的高楼。

  就在距离中央党校只有几公里远的中关村中科院第一批10名教授级研究员中的一人核聚变专家陈春先毅然下海在一间仓库里建起了国内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他做的第一单业务是帮海淀的一个街道小厂解决了一个电源上的小问题……

  平庸的学者们还在抱着《资本论》或者《货币利息通论》寻找着强国富民的模式而睿智的普通工人、农民、机关干部、科技工作者们早已扬起风帆闯进了市场经济的蓝色海洋。

  “何海峰同志你为什么不说话呢?”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学员们热烈地讨论觉得十分欣慰。他目光一转发现一向思想活跃、眼光独到的湘平省轻工厅干部何海峰面含微笑却一言不发。老师心生诧异忍不住直接点了他的名字。

  何海峰站起身来对着老师和同学们说道:“对不起啊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我不敢发言其实主要是为了回避因为我和内参里写的这位林振华同志私人交往非常密切可以说是忘年之交。”

  这句话一出口整个班上的学员都兴奋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向何海峰发问:

  “真的?”

  “老何说说看这个林振华真的是三头六臂吗?”

  “内参里说他的英语能够和外国专家对话这是吹牛吧?”

  “还有他搞了那么多技术革新不会是他们厂子为了树典型把别人的成果栽在他身上吧?这样的事情我们系统里就出过的。”

  “……”

  何海峰点点头对众人说道:“内参里说的林振华的情况根据我对他的了解应当都是真实的。如果要说还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还没有把林振华的能力全面地展现出来。”

  “有这么神吗?老何你可别因为是朋友就替他瞎吹照这份内参里说的他起码得是华青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水平了。”有人大声地反驳道。如果林振华在现场的话恐怕要扑过去大喊一声:哥们你太了解我了!

  何海峰道:“我和他聊过他说自己在部队的时候曾经向一位在驻地附近劳动改造的右派教授学习过一段时间。我与林振华的交往其实也是由于他在饭桌上三言两语就帮我们解决了两个困扰多时的技术问题。”

  随后他把当年两个瓷厂的事情向大家介绍了一番又把在石化机遇到林振华并且推荐林振华给福特当翻译的事情也说了一遍。他说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比徐海皓写的内参又多了几分真实感在场的学员和老师都听得如醉如痴连那些对“林振华现象”颇有微辞的人也开始觉得这个人本质上不坏了。

  “听老何这样说我开始有些喜欢这个小林了。老何你说他今年才20岁?”有学员这样问道。

  何海峰点点头:“没错才20岁我女儿都叫他哥哥呢。”

  “这么年轻这么有才华放在基层太可惜了应该把他调到上面来这样也就不存在什么承包的问题了。”有人建议道。

  另一人道:“我倒不这样想年轻人放在基层闯一闯更好。咱们的企业不能总是靠乔光朴也得有年轻一代接班了。”

  此人说的乔光朴是轰动一时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里的主角某重型机械厂的厂长已经是50多岁了。当时干部队伍老龄化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好吧今天的课堂讨论就到此为止。大家课后如果对这个案例感兴趣还可以继续讨论。不过这份材料属于内参是有密级的大家不得外传。”老师吩咐道然后他转向何海峰说道:“何海峰同志下课后你跟我来一下我有些事情要向你进一步了解一下。”

  ——————————

  感谢书友指正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诞生地温岭属于浙江台州书中误写为温州已经纠正。

  台温地区都是中国改革的重要发源地。

  更新最快的武动乾坤【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