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掠明 > 第一百五十四章裁冗令
  在王昭携妻子游览一圈,回到府上,却有位熟人在等待他。

  李青莲见夏洪波阴沉的脸,没有细问退回后宅。

  王昭见好兄弟的模样,知道一定是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东林党人动手了。这次牵扯到了九边。”

  李青莲刚离开,夏洪波便迫不及待拉住王昭说道。

  王昭不明所以,问道:“他们不是跟魏忠贤斗的正欢么,跟边军怎么扯上关系了?”

  “他们想打兵饷的主意,自万历开始,兵饷一直居高不下,东林党认为辽东方面因战事兵饷不能裁减,那其他地方应填补亏空,于是,他们上奏,剪裁冗员。”

  “陛下的意思呢?”

  王昭眉头紧锁,他顿感不妙,朝廷这一手简直臭到姥姥家了。

  “已经准了,这件事在我离京后发生,我内人负责汇总朝廷政令,觉得这件事很可能影响到肃州,以快马传来。”

  “何止肃州。”王昭缓缓摇头,面色难看。

  “如今天下风起云涌,各地天灾人祸不断,若北方九边乱起,局势将愈演愈烈。”

  王昭的话说的很轻。

  真实情况却非常严重!

  “魏忠贤为什么不阻止?”

  他反问好友。

  如今朝廷上,阉党与东林党势如水火,你赞成的,我就反对,你反对的,我就赞成,已经达到盲目的地步。可谓不论是非只论立场。

  “有阉党成员给魏忠贤进言,是谁不清楚,但一定是个聪明人,他想借九边边军的手给东林党下绊

  子。”

  “什么聪明人,就是个糊涂蛋。”

  王昭低喝一声,瞅了眼四下,没有旁人。

  “随我进屋谈。”

  天启三年(1623)九月五日,刑科给事中解学龙疏言:额饷当核,额兵当清,军需当节,马兵当酌,冗将当裁。洪武年间,文官五千四百余人,军职二万八千余人。万历时,文官增至一万六千余人,军职增至八万一千余人。今日又不知增加几倍。凡可裁者裁之,即可岁省饷数十万两。皇上允准。

  消息一出,九边哗然。

  边关将领对文官如何并无所谓,那是朝廷的事,可将手伸向九边那就大有不同。

  历史上能与明朝武人齐名的也就是弱宋了,它们的共同点之一就是武人地位低下,东林党的举动,大大触及大明武将集团的切身利益。

  东林党的做法其实没错,但是他们选择的方法错误,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或许是立场不同,他们更看重国家,而轻慢相应的利益群体。在他们眼中,国家有难,相关人士就该割让利益,帮助国家度过难关。

  在夏洪波离开前,就有东林党成员上书重议辽饷,只不过被熹宗留中不发。

  天启三年(1623)七月三日,工科给事中方有度疏陈兵饷太巨:辽东战起,每年加派新饷四百八十五万余两,今已五年,共约二千余万两。“百姓敲骨剔髓,鬻子卖妻,以供诛求”。只山海一关,每年即需四百万

  两。此外,近年于登莱、天津、京师、通时、密云、张家湾以及海上共增新兵九万一千多人,岁费需九十万两;蓟镇旧兵议增饷,每年约数万两;其他操赏、牧马、舟车、俸廪等费,每年又需十余万两。总计各处新兵岁费一百二十万两,与山海关四百万两合之,共五百二十万两。每年加派之四百八十五万两,即使全部用于山海关内外,仍缺三十五万两。而实际上,山海关一带每年尚缺饷一百六十二万两。乞敕户、兵二部总计之,养兵补饷,不病国,不厉民,毋待其变而后图之。上命户兵二部详议具奏。

  东林党见辽饷动不得,就打起其他地方的兵饷主意,他们的初衷是好的,明廷赤字已相当严重,甚至到了红线边缘,但由于长久的轻慢与歧视,他们天真的认为武夫会乖乖听话,遵从旨意。

  九边武人会听朝廷的政策么?

  答案是不能。

  至少,肃州卫指挥同知王柏忠这里就不好使。

  历史上的东林党是如何进行的?

  强行推动?或是受到九边反弹最终流产?

  王昭不得而知。

  但是他清楚的知道,如果自己不做点什么,大明将遭到史无前例的兵灾危机。

  东林党太草率了!

  连永乐大帝都不敢这么干,连赵匡胤也只能杯酒释兵权。

  东林党怎么敢堂而皇之的清理武人官职?这跟夺兵权有什么两样?

  天真浪漫的东林党难道真的以为,武人的官职

  全是虚职?

  那是一辈人甚至数辈人努力才得来的位置,说砍就砍!

  当王柏忠得知朝廷的裁冗令,第一反应就是要出大乱子。

  果不其然,就在王家父子尽管其变的半个月内,除辽东镇外,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宁夏镇等纷纷上书朝廷,要求撤回裁冗令。

  而东林党“头铁”之名,名不虚传。

  面对近乎满朝武官的弹劾,愣是大义凛然的呵斥武将误国误民,尸位素餐。

  随之而来的,便是烽烟四起!

  “急报!紧急军情!”

  一名旌旗飞舞的驿卒,直入正阳门。

  城门楼瞭望手见那人旌旗上绣着“马上飞递”四个字,知道他是传递军情的驿卒,立即开门。

  正阳门规制隆崇,集城楼、箭楼、瓮城和闸楼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防御性建筑工事。其城楼和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作为京都正门,可谓名实相符。

  当宫人盛着急报步入皇城,一则恐怖的消息蔓延京都。

  蓟州兵变、大同兵变、宣府兵变!其他五边也或多或少有士卒要饷银!

  唯一没有闹事的,就剩下辽东镇。

  当得知八百里加急的内容,熹宗立即召集阁臣议事。

  “众位爱卿,此事该如何处置?”

  熹宗虽不理朝政,但对行军打仗颇感兴趣,他深知大明军伍的构成,九边乃是根基,其他各地方营伍不过是锦上添花,论规模完全没有可比性。

  同时,九边也是大明北方防御

  链的重中之重,任何一边都不容有失,好家伙,这次一次就有三边动乱,其他几边虽竭力压制,可若不给个交代,怕是不能善了。

  他第一次见识到武人的力量,对历代皇帝以文驭武也予以认同,武人当真是桀骜不驯,若不控制,必为祸社稷。

  与此同时,年轻的皇帝也对东林党心生不满,朝廷内忧外患没有解决,东林党又多生事端,魏忠贤平日对东林党的坏话浮现在心头,熹宗愈加对东林厌烦。

  ,downloadAttribute:1,onlytentHide:0,preChapterUrl:/r/553786553/563390735.htm?z=1&ln=10002441_25584_3801_2_380_L4&cm=0000&z=1&is_np=1&purl=https%3A%2F%2F.cmread.%2Fr%2F553786553%2F563472557.htm&vt=3&ftlType=1&onlytentHide=0,chapterID:563472557,summaryUrl:.cmread./sns//l/forum/book.jsp?bookid=553786553,ChapterUrl:,downloadAttributeByChapters:1【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