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掠明 > 第九十四章接连不断
  秋收过后,王昭没打算回嘉峪关外的肃宁营,而是抓紧时间赶在冬天来临之际兴修水利。

  肃州很大一部分农田引用的都是来自雪山上的雪水,农人通过简陋的沟渠将雪水引入田地,王昭要做的就是更进一步,在更多农田中修建毛渠。

  修渠是件体力活,自古多以徭役的形式出现,往大了说,有隋朝时期以举国之力修筑的大运河,贯通南北,兴旺商贸。

  往小了说,乡间地头掏渠挖沟引用活水的事屡见不鲜。

  百姓们都知道兴修水利的好处,王昭召集当地乡绅用“以德服人”的方式叫他们入伙。

  这大大节约了时间,乡绅们虽道貌岸然,但在街坊邻里中颇有威望,给后续施工扫除许多障碍。

  王昭一改往日的徭役劳作,而是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哪家来人干活就会给他工钱,王昭没那么多工钱就以粮食、新作物替代。

  每家每户都有农人提着锄头,铁铲,拎着木桶之类的工具行走在田间。

  如火如荼的大建设由此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先是一些人家打算修葺院落,邻里见到后纷纷效仿,而后一些衙门开始打扫卫生,修缮墙壁,于是一间间衙门也参与其中,最后连酒泉书院的老师也找到了王昭。

  恰逢王昭劳作一天,回到家中休息,酒泉书院的蒙师黄裴松便来探望。

  “见过老师。”

  王昭给多年不见的蒙师行礼。

  “嗯,你又长高了,转眼已

  是成人,不知我这老骨头能不能熬到你成亲之日。”

  黄裴松一脸唏嘘,眼前的精壮小伙再也不是曾经又矮又胖又喜欢扮猪吃老虎的小屁孩了。

  自己也从乌灰的长发变成一头银发。

  书院更不时曾经的那间书院。

  因为有了王氏的供给,书院又经过几次修整,已焕然一新,王氏更是将合善堂的教学交到酒泉书院,如今的酒泉书院与王家可谓打断骨头连着筋,老院长走的时候,将重担交到自己手上,告诫自己务必与王家共进退,事实也证明老院长的先见之明,王家这些年如初生的太阳,一天高过一天,一日亮过一日。

  只是黄裴松心里有自己的担忧,他怕酒泉书院沦为王家的附庸,

  王家一直在前进,可酒泉书院却止步不前。长此以往,他害怕自己会沦为酒泉书院的罪人,他时刻提醒自己,书院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教导成才而不是攀附权贵,享受荣华。

  于是他找到王昭,提出自己的建议。

  当王昭听完黄裴松的话,心底暗松口气,还好不是来催婚的,自己也是想多了,老妈怎么会请动子墨先生来给自己催婚。

  二话不说,王昭欣然同意酒泉书院扩建。

  未来的肃州只会更好,而目前为止肃州看的过去的只有酒泉书院一家,这在后世简直不敢想象,一座城市只有一间小学还包括小升高,乃至教授大学内容。

  于是,城建大军中又有了酒泉书院

  的名字。

  城建带动地方发展,无论哪个时空都是如此。

  无数平民百姓加入到这场全民城建计划,到了入冬前夕,一座崭新的书院已经出现在肃州城中。

  继承了酒泉书院原有的清新雅致,建筑队将书院整体扩建一圈,又修筑了借阅图书的阁楼,供士子们登高望远的假山小亭,以及为解决不在本地住宿的借读生伙食问题而盖起的食堂。

  王昭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打造一座能与甘州书院媲美的本地书院。

  教育在哪里都是头等大事。古朴庄严的酒泉书院让人印象深刻,黄裴松没想到自己的弟子会花费这般心思帮助书院,感动的无以复加。

  王昭当然不是白帮忙,酒泉书院每年都有许多学生毕业,这可都是读书识字的人才,在文盲遍地的世界,别把道德修养想象的高大上,王昭就是要与酒泉书院达成合作,把培养人才这块交到酒泉书院手上。

  关于教育,王昭有自己的打算,为了面对十几年后的灾难,人才储备必不可少,不如从现在做起,这还没到天启年呢,社会也没有之后那般动荡,他能安稳培养人才,若是后面的崇祯年间,他很担心自己到时有没有能力维护住肃州的局势。

  笨鸟先飞嘛,总不能等李自成反了,他才开始弄这一切,那不是黄花菜都凉了么。

  任何体制中,识文断字的读书人都应该有可观的比例,这样才能让那个体制

  正常发展,在这个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更不可缺少读书人的帮助。

  火器的出现让战争更为残酷也更考验一支军队的素质,军队中有一定比例的读书人能提升整个部队的战术素养,真的指望一些目不识丁的士兵打天下,其实是件很令人担心的事。

  士兵不懂识文断字,对战略布置一窍不通,战术执行不到位,甚至于对军令认知不到位都会给军队带来伤亡甚至败北,王昭想组建一支专业火器部队,读书人是必不可少的一员,而想要招揽读书人,有什么比酒泉书院现场招募更方便快捷?

  一切尘埃落地,各项工程有序前进时,又有人找到了王昭。

  而这次出乎意料的是窦斌。

  “你怎么回来了?难道亦不剌山出事了?”

  王昭在消灭亦不剌族以后,将亦不剌山占为己有,谁让亦不剌山的地理位置绝佳呢,向北是鞑靼,那里有数不清的部落在草原上争抢地盘,王昭没打算参与进去,他要与鞑靼的草原人做生意,向西是吐鲁番,同样是一群富得流油的大贵族,中原一向是他们垂涟三尺的富饶之地。而中原的商品是他们争相抢购的宝贝。

  亦不剌山一直南下会到达兰州,前提是越过长城防线,若是草原人肯定对此没有一点想法,长城防线是明王朝耗费百年建成的永固防线,要是轻易越过中原早就是他们的了。王昭却是不同,首先是他的身份,他

  的身份使他可以穿行于长城防线之间,其次王昭可以通过贸易参与到肃州之外的地域中,并且拿到一定话语权。

  只是王昭目前没打算这么干,冒然插手肃州之外的事物会被陕西行都司那帮老爷们盯上。肃宁营在关外刚刚站稳脚跟,他并不想多事。

  ","downloadAttribute":"1","onlytentHide":"0","preChapterUrl":"/r/553786553/558473597.htm?z=1&ln=10002441_25584_3801_2_380_L5&cm=0000&z=1&is_np=1&purl=https%3A%2F%2F.cmread.%2Fr%2F553786553%2F558473695.htm&vt=3&ftlType=1&onlytentHide=0","chapterID":"558473695","summaryUrl":".cmread./sns//l/forum/book.jsp?bookid=553786553","ChapterUrl":"/r/553786553/558476149.htm?z=1&ln=10002441_25584_3801_2_380_L4&cm=0000&z=1&is_np=1&purl=https%3A%2F%2F.cmread.%2Fr%2F553786553%2F558473695.htm&vt=3&ftlType=1&onlytentHide=0","downloadAttributeByChapters":"1","ChapterId":"558476149【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