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汉中城的政务暂时交给李善长打理之后,凌惊堂便与刘伯温踏上了回长安的路途,毕竟接下来只需要静待蜀中生变便是,长泽一两年,短暂两三月,这个时候,他可要赶紧回去把握好长安未来发展的方向。

  张居正虽然强,但是眼光毕竟还有时代的局限性。

  在他们赶赴长安的途中,汉中的农会实验,在有过一线施政经验的李善长接管之后,又是进入了迅速的发展。

  “好了,一个个的,快起来耕作了。”

  凌惊堂刚攻下汉中不久,正是秋天,这时候应当种植冬小麦了。

  农夫们听从官僚的指挥一个个拿好了有官府发放的农具,聚在在一大块田地上,一起耕种。

  同一时间,这个农会有数千个农民在耕作,这一场面非常之壮观。

  这时,官僚命令几个壮汉搬来了好几大桶人粪,令他们洒在农田之中。

  “大人不可,大人不可啊!”

  “就是啊,大人,这会把苗烧坏的,哪能直接在地里浇粪啊!”

  几个农民看见官僚这番举动顿时变了脸色,他们可看不惯田地被这么糟蹋!

  “你们这就不懂了吧,这是主公提出来的主意,还得到了实践验证的。“

  官僚满不在乎,他当初在长安的时候看到主公进行推广的时候那群农民也是这个样子,但是最后1实践证明,只要粪便发酵恰当,是可以直接浇在地里面的。

  古代的华夏,虽然最早在战国年间就有了这种方法,但是在推广程度上,一直都有问题,甚至到了宋代,还有直接用人粪浇地的,眼前这些农民,能知道人粪直接浇会烧苗已经说明他们是有经验的积年老农了,但是凌惊堂明白,可以以“蒸粪法“、”窖粪法“等方法来使得人粪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推广之后呢,幼苗的发育状况明显要好得多。

  甚至凌惊堂和张居正还专门给农会干部发了有过小册子,专门讲解各种农耕事物。

  农民还是不太相信,但是也只能作罢。

  “好了,别管这些了,今天的量你们工作完了之后,有工分呢,工分可是个好东西,就跟那铜钱一样,只不过只能在咱们农会自己用,就是今年没了收成也亏不了你们。“

  哪个官僚看着农民怅然若失的样子,就明白他们是担心自己的利益了,随即解释道。

  工分这个玩意也是凌惊堂提出来的,反正只要官府认可,人们认可,纸都可以是钱,这种工分也可以拿来当作钱的衍生物吗。

  反正自从凌惊堂有了大量工匠之后,除了生产武器还会生产不少的加工品,这些加工品在内部的价格低,但是在市场上价格高,所以干脆直接提供给农会了,这就是内部消化,而且农会的那些农民也很讲究实用主义,倒不愁卖不出去,至于那什么换呢?

  铜钱太过麻烦,加上实际掌握在凌惊堂手中的货币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但是流水线之下,物资倒是不少,所以他就提出了工分,农民的收入就用工分结算,工分换物品,还是直接划账统计更方便一些,就是需要底下的行政水平过得去才行。

  所幸长安已经开始走入正轨,甚至还开始支援其他地方的建设了。

  长安那边已经施行的如火如荼,汉中这边,农民听说有个什么莫名其妙的工分还是有些不大放心。

  官僚倒是也没有怎么在意,反正等换到了东西,这些人也就知道了工分有多么值钱了,有些商人还想拿钱换工分,因为流入市场上的那些东西相比农会内部价格高得多,可惜除了一开始有几个傻子这么做被狠狠罚了以外,再没有人这么做了,不仅仅是因为惩罚,更因为亏本啊!

  至于倒卖什么的,更是完全被禁止,朴实的农民也没有这么做。

  回到长安的路上,凌惊堂抽空还去看了一下城外的铁矿。

  “咳咳,这里为什么感觉天都黑下去了。“

  看着滚滚浓烟,刘伯温好奇的问道。

  “额……大概是因为高炉效率太高了吧。“

  凌惊堂也有点脸色发黑,他出发之前,长安的天空还是好好的,毕竟那时候煤炭储备有限,咋这么快又开始大肆使用了?!

  难不成是因为我让人去找的那两个煤矿已经开始使用了?!

  这时他看到了刘伯温满腹疑问的样子,他才开口说道:“伯温,你从汉中城一路走到这里都是心有疑虑,有什么事情,就在这里说吧。“

  “主公,属下是疑惑,您为什么要对那些平民,这么的……“

  “这么的好对吗?“

  “伯温啊,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为何每个朝代末年都有农民起义吗?“

  “因为皇帝暴戾失德?“

  这是儒家的一贯教法,把一切都推给统治者个人的道德得失,,却从不分析其本质。

  之前张居正也这么问过凌惊堂,也同样面对凌惊堂的反问给出了这个答案。

  但是从凌惊堂的反应上,刘伯温便知道自己应该是说错了,其实他的话也不过是因为教育的原因,才下意识脱口而出,但他却从未思考过一个个朝代兴衰的根本原因,也1从来没有考虑过。

  人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先由社会实践之中的表象认识的多次重复而产生的相应印象,然后提取出“概念”。

  刘伯温通读史书,知道朝代末年民不聊生,皇帝暴戾,但他对于朝代末年的了解,只是从书面上得来,对于朝代末年的来临原因,他却丝毫不知。

  “你知道一个五口之家一年所要消耗的粮食吗?“

  “这……属下不知。”正当刘伯温思考凌惊堂问出这个问题的意义何在时,

  而凌惊堂则笑了笑,继续说道:“你不知道,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你可知道前朝境内,一亩地能产粮多少吗?”

  “不知。”刘伯温继续摇头,刘伯温的模板加载在一个蜀军士卒上,对于当前时代的基础民生知识缺乏是很正常的事情,再说即使真的有学问的人,也不会做这种调查。

  而这种唯物的思考方式,正是凌惊堂从其那是之中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

  “想要明白一个朝代的兴灭,就要了解这个国家百姓的生存所需和劳动所得。“

  “愿闻其详。“【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