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中,有几个人不能惹。其中一个是什么事情都想管,管了就要穷追不舍,叫他达到目的才行的言官御史王陆。还有一个就是沈奇文,后者性子怪得很,且不说他对同僚冷漠了,那是连皇上都敢顶撞,被发配到南疆去了,还能复出崛起的人。</p>

  前者不过是狗皮膏药似的,粘着谁就不放。而后者却是不能轻易去惹他的,性子怪异是一说,另外就是皇上对他的态度奇怪得很,时好时坏。让人捉摸不透,也让人忌惮。</p>

  就是这两个人,这早朝上你一言我一语的,争了整整半个时辰。若非皇上听得脑子都大了,出声喝止,二人估计能一直说下去。</p>

  散了早朝,沈奇文就被叫去了养心殿。因着沈奇文,要去同皇帝议论西北开市之事的几位大臣,因此在养心殿门外等了快一个时辰,也因此得了用御膳的机会。</p>

  同样是这一日,太后召见了没来得及回庄子上的沈老太君,以及昨日在宫宴上表现不尽人意的真王妃。</p>

  是沈老太君先到了慈宁宫,后来真王妃才带着方荣,跟在皇后的身后进来,沈老太君笑盈盈的表情当即就顿住了,旋即敛去了笑意。</p>

  太后拉着沈老太君的手,说道:“本来昨日就想给真王妃一个恩典的,只是昨儿出了点意外,甄安郡主又那样,便耽搁了。想着你肯定急匆匆要回庄子上,我昨儿才叫人赶在宫门下钥前出去给你传话。”</p>

  “你明知我的态度,为何还要如此!”沈老太君悲道。</p>

  太后按着她的手,道:“我知,钰姐儿的事儿让你迟迟走不出来,可是,未能及时救下钰姐儿也不是真王妃的错,甚至真王妃出嫁之事儿,也是哀家怜真王深情,只求能娶跟钰姐儿有几分相似、又是姊妹的燕姐儿。你说,你这能怪燕姐儿吗?”</p>

  沈老太君还没来得及开口,太后又拍拍她的手,语重心长道:“实在是不能怪燕姐儿的!哀家决定了她的婚事,她也没有半点不情愿。”</p>

  沈老太君定定地看着不知情况的闺中密友,忽然生出一股子后悔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股难以挥去的郁气。</p>

  事情根本就不是太后说的那样子!可是当初为了沈家的名誉,为了活着的人,她选择了对不住钰姐儿的路。可是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只剩下后悔。</p>

  沈老太君一言不发,知道沈翊燕抱着孩子坐在她的旁边,可她便是连个眼神都不给。</p>

  太后本来昨日就想赐沈翊燕一对玉如意的,就是昨日时机不太好,就没有赐下去。于是今日又将她召进宫中,就赐下了一对玉如意。</p>

  太后赐下玉如意,就意味着她认可了这个孙媳妇了。</p>

  而太后又给了方荣一个平安锁,纯金的平安锁上是一对麒麟。</p>

  沈老太君事不关己地喝着茶,在沈翊燕欲谢恩的时候,忽然对皇后说道:“皇后娘娘,臣似乎听闻,三公主要出阁嫁人了?”</p>

  皇后含笑点头,“是啊,老太君挂念,三公主年纪也不小了,就是皇上想留也不能留了。”</p>

  沈老太君笑笑,道:“从前钰姐儿跟三公主一直是玩在一起,老身还听钰姐儿说过,届时要给三公主添份大妆。皇后娘娘和三公主若是不介意,老身回去,就去整理出来,权当是钰姐儿的心意了。”</p>

  “这……”皇后微愣,没想到这一年多来将沈钰遗物视作心头宝的沈老太君,居然会主动提起添妆的事情。她不敢拿主意,望向太后。</p>

  太后眉头一皱,“而且就说你这人抠门吧!钰姐儿的礼是钰姐儿的,你身为长辈的,怎么说也得添份大礼吧,三丫头是你看着长大的,可不能让你只拿钰姐儿的礼物就糊弄过去!”</p>

  沈老太君无奈笑笑,“自然。”</p>

  沈翊燕这回子就是得了玉如意也开心不起来——沈老太君的针对太过明显了,人前人后她都没法立起来。</p>

  方荣忽然哭起来,小孩子的声音也就比猫叫声大那么一些。乳娘连忙哄着,可就是哭得不行。</p>

  沈翊燕借此抱了方荣去偏殿歇息,以此躲避跟沈老太君见面。等她再出来时,沈老太君已经走了,虽然连声招呼都没打就走了,可沈翊燕还是高兴的。</p>

  不用应付沈老太君,就足够令人高兴了。</p>

  “你祖母就是太怄气了!”太后想着如何都说不动沈老太君,便在沈老太君离开之后,对沈翊燕说道,“救不了钰姐儿也不是你的错,人老了,是会有些很难释怀的,你也别太往心里去。”</p>

  很难释怀。</p>

  的确很难释怀。不仅是沈老太君难以释怀,沈翊燕也是如此。</p>

  她轻轻点头,面上尽是无奈,心里却是恨得咬牙。都已经一年多了,她还是这个令人窒息的模样。她就非要让自己去死,让自己去给沈钰陪葬吗!</p>

  前一刻,真王妃得了太后赏赐的玉如意,后一刻,就又有好消息传出了——晋王妃有喜了。</p>

  原来是晋王妃昨日劳累太过,今日身子便各种不适,叫了太医一看,竟然是有两个月的身孕了。</p>

  消息传到宫中也不过就是正午的时候,真王妃还没出宫,正好听了这个消息。</p>

  太后跟皇后都是大喜,真王妃也连忙表态——方荣今后可就有个年纪相仿的弟弟或是妹妹能一起玩了。</p>

  年纪一大,就想着身下的孩子热热闹闹的才好。太后昨儿才过千秋,今日就有这好消息,喜不自胜,当即就让人送了不少好东西去晋王府。</p>

  皇后也随着派人,要送去不少好东西。</p>

  真王妃笑盈盈地说道:“太后跟母后也真是,送这么些个好东西去,前边好东西摆着,儿臣都不知道该送什么、晋王妃才不会嫌弃了。”</p>

  皇后笑道:“送什么都好,礼轻情意重,晋王妃肯定不会嫌弃的。”</p>

  真王妃就掩嘴笑着,眼里一闪而过的不悦,她点头道:“母后说得是,儿臣这一时间倒是想岔了……”</p>

  忽然太后想起什么来,动作都缓慢许多,拿了软枕靠在边上扶手的地方,疑问道:“说起来,昨儿个,真王妃是怎么回事?是有人故意吓唬你,还是真王妃自己记错了,其实是没有这个事的?”</p>

  沈翊燕脸色慢慢变得难看,“孙媳以为,是孙媳记错了。”</p>

  思前想后,她想不出,除了自己跟那个死人之外,还有谁能知道自己的心思。再回忆及昨日那“噩梦”般的种种,五官一模一样,一举一动都好像是死去的人复生了,而她又笃定,沈钰就是死了,所以,就是自己记错了。</p>

  是沈翊燕记错了,还闹了昨日那么一回,昨日为她操心了一回的皇后叹了口气,道:“没事就好。不过,还是得要让太医看看身子。你也许是想得太多了,想得多了实在不好。你如今最主要的还是照顾好荣儿,别的也不用你操心。”</p>

  “府上的事情要不然就交给侧妃去管,你也好趁机把身体给调养过来,争取早日再给荣儿生个弟弟妹妹的。”太后说道,一边朝乳娘招招手。</p>

  乳娘抱着半睡半醒的方荣靠近了太后,又屈膝让太后更好地看方荣。太后不抱方荣,因为她觉得这个孩子太脆弱了,生怕有个好歹,还是让乳娘抱着。</p>

  孩子脆弱,是没有福气。</p>

  方荣已经好几个月大了,可看着就是瘦瘦小小的,实在是让人心疼。</p>

  真王妃因为带着方荣,所以也没有在宫中久留。</p>

  等着真王妃离开之后,慈宁宫中就就剩下太后跟皇后两个人。</p>

  “昨日不少命妇都给杭州学堂捐了银两。”太后说道。</p>

  皇后想了想,颔首道:“回母后的话,儿臣粗略算了一下,估摸着已经有几万两了。”</p>

  太后笑盈盈的看着皇后,问道:“皇后可有打算捐一些?”</p>

  皇后像是被猜中心事的小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儿臣打算捐一座座学堂,就当是给老六祈福了。儿臣如今只求他能够恢复健康,然后娶妻生子。”</p>

  太后笑笑,一副影到如此的表情地看了看皇后,点头道:“那皇后便如此做吧。哀家想了想,也是打算捐座学堂。学堂多了,能够去学的人才多些。哀家就……就当是给方荣祈福了。”</p>

  人自当有亲疏远近的。于皇后而言,是先是她的两个儿子,而后才是那些庶出的孩子,而方荣,不过是其中一个庶子的孩子而已。</p>

  皇后大大方方地颔首,“那是要让沈姑娘进宫还是?”</p>

  太后道:“不急。等皇帝想好要如何处置她再说,她不一定能够继续去办学堂的事情。杭州的事情,不什么都还没有处理吗。”</p>

  皇后笑道:“儿臣以为,皇上不会为难她的。”</p>

  “那也一切以皇帝的态度来。”太后道。</p>

  皇后颔首,“说来,沈双玉跟沈大姑娘长得实在太像了,若不是知道出身不假,儿臣都要以为是沈大姑娘了。”</p>

  “所以哀家都不敢让她在雁凡的面前出现。”太后想起这个,便忧心起来。</p>

  沈老太君,名公西雁凡。</p>

  </p>

  </p>

  推荐:</p><style>.reend a{font-size:15px;color:#396dd4;padding:0 10px}</style>【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