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科幻灵异 > 太子妃她有点怂 > 第23章身世
  杜岩跪倒在地, 抖如筛糠。

  他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话, 刚才还一脸淡淡笑容的朱瑄突然满身阴郁戾气, 幽黑的眸子里暗流涌动, 杀机隐伏。

  离得近的他心头冰凉,都快冻僵了。

  沉默片刻后,朱瑄忽然问“刚才和尚说她的淤伤好了那天是你命人放箭的”

  这听起来毫无关联的问句让杜岩不由得傻眼了。

  半晌后,杜岩脑子里嗡的一下。

  他想起来了

  那天在城外截住罗云瑾的时候, 他嘲笑了对方几句。

  罗云瑾冷笑着回击。

  “是你命人放箭的”

  “你等着罢”

  那天以后,太子拖着病体来回奔波,一心扑在册妃之事上, 中间还病了好几次,忙得连书都不读了, 哪还有空问放箭的事

  太子不问,杜岩自然也不会提, 早就把这事忘到爪哇国去了。

  要不是因为一直对罗云瑾的那个警告耿耿于怀,他这会儿根本反应不过来

  太子妃身上怎么会有淤伤

  一半是因为罗云瑾, 一半是因为当时乱箭齐发

  杜岩冷汗涔涔。

  太子爷这是长了颗七窍玲珑心吗朝堂政事,东宫庶务,功课学业, 加上最近的东宫大婚, 东宫马上就要迎来一位娇滴滴的美人这么多事都要他亲自操持,他居然还能想起这事

  罗云瑾居然不是在吓唬他。

  杜岩心里默默流泪, 磕头道“殿下恕罪, 当时情境不由人, 罗统领武艺高强,敌阵当前可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他已经驰出百步之远,若是不及时拦下他,等他钻进林子里,小的实在追不上他。”

  后面的话他不敢说出口要不是小的机灵让人放箭,罗统领怎么可能因为顾忌太子妃而停下来,他要是不停下来,您今天怎么可能有机会拉着太子妃的手念诗调笑

  杜岩觉得自己劳苦功高,为太子爷娶妻之事操碎了心。别的不提,这些天他明知贺家出了不少变故,却得耐着性子冷眼旁观,只因为太子爷吩咐过不许插手贺家的事他每天提心吊胆,生怕太子妃有什么好歹,头发都急白了几根,这么忠心赤胆,可以将功补过吧

  想到将功补过,杜岩突然眼前一亮。

  “千岁爷”杜岩嘿嘿一笑,抬起头,“小的身上带了件物件,不知道该不该拿给爷看。”

  朱瑄瞥他一眼,脸色依旧阴沉。

  杜岩慌忙在袖子里一阵摸索,掏出一样东西,举到朱瑄面前。

  朱瑄低头看去。

  一顶网巾。

  杜岩捧着网巾,道“自从太后颁下赐婚懿旨,太子妃就时时刻刻针线不离手。四小姐归家后,日夜教导太子妃宫廷礼仪,太子妃白天学规矩,夜里挑灯读书,十分刻苦,忙成这个样子,还是没放下针线,前天总算赶出了这顶网巾。小的找贺家仆人打听,原来他们乡下有一种习俗”

  他话还没说完,朱瑄接了下去“湖广的风俗,女子出阁前,当亲手为夫婿织一顶网巾,夫婿若还没到加冠的年纪,可在婚前提前举行加冠礼,冠礼上用的就是未婚妻子织的网巾。”

  杜岩一呆,讪笑“原来殿下也知道这个风俗。”

  朱瑄拿起网巾。

  杜岩谄笑“太子妃这网巾一定是为千岁爷您做的,不过太子妃腼腆,觉得自己做得不好,羞于示人,让丫鬟收起来了。谁知丫鬟不小心,夜里点蜡烛的时候竟然烧着了网巾万幸只留下指甲盖小的破洞,那丫鬟瞒着太子妃把网巾偷偷扔了,小的觉得不能让太子妃的心血白费,又怕太子妃瞧见了伤心,让人捡了回来,想找宫里针线灵巧的宫人给补补,等补好了再放回去。”

  贺家有东宫的眼线,偷偷拿一顶网巾易如反掌。

  朱瑄没说话,眼眸微垂,细细打量手中的网巾。

  压迫得杜岩无法喘息的杀气终于慢慢消散。

  朱瑄道“下不为例。”

  杜岩磕头道“小的谨记在心,太子妃的安危是重中之重。”

  朱瑄淡淡嗯一声。

  杜岩心知放箭那事算是揭过去了,心底暗暗庆幸多谢太子妃救命之恩

  朱瑄神色缓和了下来,问“仁寿宫的女官还没有出宫”

  杜岩起身,摇头“没有,仁寿宫、昭德宫、礼部、宗人府那边都没有动静。”

  周太后和郑贵妃像是忘记了太子妃这个人,说好的派去教导太子妃礼仪规矩的女官迟迟没有出宫。宫中脾气最大的两位佛爷没开口,其他人噤若寒蝉,不敢催促。

  眼看就要到大婚之日了。

  杜岩道“殿下,您看东宫要不要插手贺家人毕竟是乡野出身,见识浅陋,贺家少爷骄纵任性,屡次轻慢太子妃”

  朱瑄摆摆手,“还不到时候。”

  她曾经盼望而得不到的东西,他可以给她十倍百倍千倍万倍。她不必再束缚自己,压抑自己,她想读书就读书,想出门就出门,想逛庙会就逛庙会,那些欺侮过她的人,都该跪在她脚下。

  在那之前,不妨让贺家人再犯点蠢。

  他等着金兰和贺家彻底划清界限。

  他讨厌任何其他人占据她的注意力。

  她最重视的人,应该是他。

  她最喜欢的人,也应该是他。

  她日夜相伴的人,更应该是他。

  其他人就算是她血脉相连的弟弟妹妹,也是多余。

  朱瑄低头收起网巾。

  他知道,这网巾不是金兰为他织的。

  网巾用了一块厚实鲜润的春罗,一看就是为天冷时节编的,而如今已近初夏,天气越来越热,文人士子早已经戴上疏朗透气的蝉翼罗头巾。金兰如果想送他网巾,不该送这么厚实的。

  金兰原本的未婚夫是陈家少爷陈君山,他们的婚期定在年底,网巾是为陈君山所织。

  她看着乖巧,其实懒散,想来这网巾本该在上京的路上编好,可她拖拖拉拉只编了一半,后来陈家退了婚,她翻出做了一半的网巾编完,算是做一个了结。

  她就是这样的性子。

  那时候看他身上衣饰单调,别人有的,他都没有,她就自己动手给他做茄袋。做了一半忘在那儿不管了,到过年的时候才想起来,忙又捡起来做,熬油费火,累得直打哈欠。他让她别做了,她不肯撒手“做了一半呢,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做好了给你戴上。”

  这网巾不是给他的。

  朱瑄微微一哂。

  那又如何

  陈贺两家再无婚约,金兰如今是他的太子妃。

  不管这网巾原本是为谁准备的,既是她亲手所织,又辗转到了他手里,就是他的。

  金兰在东宫内宦的护送下回到家中,却见门前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十几个身穿粗布短褐袍、风尘仆仆的仆从围在巷子里,肩扛手抬,搬的搬,背的背,正来来回回往府中运送货物箱笼。

  马车直接进了院子,养娘搀扶金兰下车,道“舅老爷来了。”

  金兰一怔。

  礼部和宗人府怕得罪周太后和郑贵妃,没有派女官教导金兰宫廷礼仪,但预备大婚典礼的内官已经入住贺府,内官循规蹈矩,手脚麻利,见了金兰就行国礼。而金兰在枝玉狂风暴雨般的摧折下慢慢熟悉宫中规矩,又不必小心翼翼看嫡母眼色,言谈举止已经和一个月前的她判若两人。贺府上下已经从当初得知金兰被册为太子妃的惊骇惶恐中反应过来,再不敢以之前的轻慢态度待她。

  不等她开口问,养娘细细道来祝舅父上门的事“去年咱们家上京的时候,舅老爷也想一起来,因为家里事多脱不开身,就给耽搁了。今年武昌府几位举子上京赴考,舅老爷想着正好顺路,就和他们一起坐船去了扬州,然后顺着运河北上。年初的时候动的身,舅老爷一开始以为选秀总要过了端午才有消息,就没急着赶路,后来怕赶不及,紧赶慢赶,赶在今天上午进的城。”

  祝舅父是祝氏的亲哥哥,贺家只是豪富,祝家则是世世代代久居江夏的大户人家,虽说祖上没出什么有名望的人物,但也出了不少秀才,在当地很有名望。祝舅父有功名在身,乐善好施,时常接济家贫的读书人。县里学生读书进举,参加第一道童试前必须先请本地秀才保举推荐,请人写保书少说要一两银子润笔,一两银子对寻常人家来说不是小数目,加上其他花销,许多家境贫寒的学子只能举贷进学。祝舅父为人豪爽,与人作保从不收钱钞,不仅不收钱,他还送钱钞米粮给上门求助的读书人,谁家有烦难,只要朝他张口,他绝不会袖手不顾。

  家乡举子进京赴考,坐船途经江夏,祝舅父必会率领乡贤出面设宴款待,送上盘缠仆从,请举子留下墨宝。落第举子归家,坐船经过江夏,羞惭不敢下船,他领着人拦在渡口,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一番苦口婆心的训斥勉励后,帮他们出谋划策,虽然考不上进士当不了大官,但费些钱钞疏通一二,补上小县令、长史、教授这样的缺不是难事。读书人最为清高,科场失意时得祝舅父雪中送炭,对他感激涕零,日后熬到升迁,自然对祝家照拂有加,甚至互为姻亲之好。

  因此,祝家虽然没有子弟在朝中为官,但姻亲关系盘根错节,几乎和本地所有为官人家沾亲带故,有这些亲戚帮衬,祝家足可以富贵几代,屹立不倒。

  祝舅父不是金兰的亲舅舅,她对祝舅父了解不深,但她知道祝舅父这个人看似仗义豪侠、胸无城府,实则心思缜密。

  当年乔姐重病,祝舅父特意打发人送了几枝上好的人参给乔姐进补,还荐了郎中给乔姐看病,乔姐深受感动,嘱咐金兰以后不能忘了这份恩情。后来乔姐病逝,祝舅父又出了一笔钱钞帮着选了个风水宝地,而且以祝家家主的身份给乔姐赎了身,让她不必以奴婢之身下葬。

  金兰领了这份情。

  那时候她年纪小,不懂祝舅父为什么对自己和生母如此看重,直到长大以后读了史书,这才明白祝舅父的良苦用心。

  养娘说到一半,压低了声音“舅老爷一上门,茶都没吃一口,先要给您问安,知道您出门去了,就去见了太太。舅老爷好像动了气,屋里伺候的人全赶了出来,不知道说了什么,太太也发了火,摔摔打打的好一阵闹,大官人也不敢去劝。”

  金兰立刻皱眉问“枝玉和枝堂呢”

  养娘答“舅老爷让他的随从守着枝玉小姐和枝堂少爷,让他们在外院看老家带来的箱笼,不许他们去正院。”

  金兰松口气,叮嘱养娘“再多派几个人去前院守着,不管枝玉和枝堂怎么闹,不许放他们进去。”

  养娘恭敬应了。

  金兰回家,家里仆从一窝蜂争相出来迎,里头祝舅父得到消息,马上不和祝氏吵了,整了整衣冠,满面带笑迎出屋。他五十上下的年纪,和祝氏生得有些像,方脸阔鼻,不笑的时候神情十分严厉,见了金兰,二话不说,先俯身行了个国礼。

  虽说不日就要大婚,但到底还没入宫,而且祝舅父是自己名义上的舅舅,年纪又大,金兰侧身谦让了一下。

  早有内官扶起祝舅父,舅甥俩进屋说话。

  祝舅父年纪不轻,动作却利落,坚持行完礼,麻利地站起来,一边往屋里走,一边再三给金兰赔不是,“外甥女大喜,本想早日进京帮衬,年纪大了,路上走得慢,这才给耽搁了。”

  金兰不露声色,微笑着和祝舅父寒暄,问老家亲戚长辈们好。

  祝舅父一一答了,态度谦恭,又不失亲切,让人挑不出一点错来。

  养娘奉上茶果,茶是木樨瓜仁泡茶,果子是糖薄脆、梅菜馅金华酥饼、蝴蝶卷丝酥、苏州松子糖,还有一盅解暑气的冰镇凉饮子,俱是家乡口味,祝舅父却立时变了脸色,眉头紧皱。

  金兰知道祝舅父是聪明人,自己无需和他虚与委蛇,而且她马上就要入宫了,实在没有闲心和人打机锋,打发走其他人,直奔主题“舅舅辛苦,外甥女正有一事托付舅舅。”

  祝舅父一愣,心道这个外甥女果然深藏不露,放下雪泡缩脾饮,道“外甥女如今贵为太子妃,尽管吩咐便是。”

  金兰道“我已经知会过阿爹,待我入宫,就让他带着枝玉和枝堂回乡。家乡有舅舅和族中亲戚帮衬照拂,想来不会出什么大事。只是枝堂顽劣,太太又太过溺爱,终究不是事,还望舅舅严加管教,让他懂得些道理,他若有不敬之处,舅舅只管教训,千万别因为心软就放纵他。再有枝玉性烈,太太和阿爹若管教太严,只会适得其反,望舅舅能从中调解”

  祝舅父竖起耳朵仔细聆听,听她像交代后事一样叮嘱自己,心中暗暗称奇,诧异过后,只余敬佩。

  他当年果然没有看走眼。

  “外甥女放心,我在县里也有几分薄面,我回乡后一定训诫族人,不许他们仗着外甥女为非作歹,给外甥女和太子殿下抹黑”

  金兰起身,敛容正色,朝祝舅父行了个后辈礼“能者多劳,舅父为人端正,在乡里素有贤名,贺氏一族的荣辱,就托给舅父了。”

  祝舅父忙站起身,连称不敢,犹豫了一会儿后,道“枝玉在祝家养到四岁多才送回贺家,我视她如亲女,一定不会让她受委屈,只是枝堂的事”

  金兰一口剪断祝舅父的话,“您是枝堂嫡亲的舅舅,有您看着,枝堂必能长进。不求他出人头地,只望平平安安,做个本分之人。”

  饶是祝舅父圆滑老成,听了金兰这话,也不由得惊诧地抬起脸,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金兰。

  他刚才和祝氏大吵了一架,为的就是贺枝堂的事。

  金兰面色平静。

  祝舅父到底是一家之主,见多识广,心眼灵活,很快恢复了正常,神态比之前更加恭敬,感叹道“外甥女果然深明大义。”

  接下来,两人默契地不再提起贺枝堂和贺枝玉,转而说起宗族的事。

  杜岩说朱瑄已经派人去湖广了,金兰估摸着自己被册封为太子妃的消息很快就会传遍整个湖广,她担心族人借着她的名头胡作非为、鱼肉乡里,奈何两地相隔千里之遥,没法管束,正愁着呢,可巧天上掉下一个长袖善舞的祝舅父,正好解了她的难题。

  金兰再三叮嘱祝舅父“若有人以太子妃亲族的名义作威作福,舅父无需顾忌亲戚情分,一律现清白处置。”

  她这些天读了不少外戚传之类的书,外戚中飞扬跋扈以至于连累全族的不在少数,她可不想哪天自己也成了书上的反面事例。贺老爷耳根子软,根本管不住亲戚,祝氏眼界狭窄,又是个内宅妇,也管束不了族人,唯有像祝舅父这样经多见广、素有威望的人才能镇得住老家那群族人。

  祝舅父仔细听金兰交待,面色如常,心中却是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静。

  祝舅父和金兰长谈足足两个时辰。

  内院,祝氏苍白着脸躺在窗下榻上,手里紧紧攥着一把錾刻寿桃长命锁,蓬头垢面,衣衫凌乱,眼睛瞪得大大的,直直望着房顶,一语不发。

  养娘进屋收拾了一地狼藉,坐在榻边,看着祝氏呆滞麻木的模样,唉声叹气。

  不一会儿,祝舅父大踏步走进屋。

  养娘忙退出去。

  祝舅父走到榻前,看着祝氏,眉头皱得紧紧的。

  祝氏和祝舅父大吵了一架,满屋子瓶瓶罐罐被她摔得稀碎,她手上满是划痕,鲜血淋漓,却不肯让人包扎,死死抓着长命锁,眼球突出,面色狰狞。

  祝舅父又是气又是心疼,长叹一声,皱眉道“你从此消停了罢太子妃不会和他相认的。”

  祝氏表情麻木,听到这句,喉咙里啊啊了几声。

  祝舅父皱眉道“你也是糊涂,她如今贵为太子妃,既然没有揭穿你,可见她心性忠厚纯良,没有报复之意,你还在这里疑神疑鬼,像什么样”

  祝氏一言不发,死死抓着长命锁,眼中流下泪来。

  祝舅父叹口气。

  “我看家中待客的果茶还是旧规矩,茶太子妃一口没喝,果子她也只动了一样,你当了这么多年的家,怎么这么糊涂如今家中应当事事以太子妃为贵,你不知道她的喜好,难道她房里的丫鬟不知道你身为她的嫡母,养育她长大,怎么也有情分在,她心胸宽广,又是识大局的人,不计较你这些年的打压,你不趁着她入宫前解了这些年的疙瘩,只知道一味躲在屋里装病,如此蠢钝,枉为我祝氏女”

  被五十多岁的兄长当面厉声指责,祝氏心中难堪,泪珠滚落。

  祝舅父摇头叹气“你也别提心吊胆了,你家三小姐”

  他停顿了很久。

  “不简单呐。”

  当年祝氏为了生儿子几乎发了疯,为此差点摔死枝玉。祝舅父心疼外甥女,把枝玉抱回贺家养育。祝氏产后抑郁,吃了药也不见好,在贺家大吵大闹,但凡有一点不顺心就发作妾侍庶女。乔姐和另外一个妾都是从祝家陪嫁过去的,长年累月,消息瞒不住人。

  那年过年,祝舅父放下手里的事亲自登门向贺老太太道歉。贺老太太倒是很体谅祝氏,毕竟祝家门第高于贺家,而且祝氏也是为生儿子才疯成那样的。

  祝舅父安抚好祝氏,从屋里出来,无意间看到乔姐牵着一个粉妆玉琢的小女孩站在廊下看落雪。

  小女孩圆脸桃腮,五官清秀,眸子乌漆黑亮,眼神又清又透,让她看上一眼,祝舅父顿觉心头敞亮,仿佛喝了热羹一样,浑身上下暖烘烘的。

  他素日喜欢孩子,情不自禁站在台阶上多看了一会儿。

  乔姐冻得脸色发白,一边跺脚让脚底暖和些,一边教女孩儿念诗。

  女孩很聪明,乔姐教了两遍她就会背了,嗓音脆生生的,清澈婉转,又脆又甜,一字字念诵“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

  抑扬顿挫,声如银铃,断句清楚明白,一点都不结巴。

  祝家老仆告诉祝舅父,女孩不认字,小小年纪由乔姐口授学会了几十首诗。

  “作孽哟,今天是三小姐的生日。大雪天的,老太太让乔姐在这里立规矩,三小姐心疼她娘,非要陪着。”老仆小声说。

  祝舅父不由得心生怜惜,不过乔姐只是他们家的一个丫鬟,金兰只是贺家的庶女,他不想多管,抬脚走了。

  老仆送他出门,一路上和他说些贺家的闲话。

  “大姐、二姐性子拐,不好管,成天吵嘴打架,吃顿饭的工夫,为了一块肉也能吵个天翻地覆,太太气得不行。三姐腼腆,和她娘一样,斯斯文文的,规矩不用教就会,听话乖巧,根本不用人操心。她年纪最小,却是家里最懂事的,还特别孝顺,每回得了什么好吃的,非要留着给乔姐吃。雪下得这么大,乔姐赶她走,她不肯走,撒娇说想看雪,乔姐拿她没办法。”

  贺家人都说乔姐有福气。同样是妾侍生的女儿,大姐、二姐嫌弃母亲不争气,每天想着法儿催母亲争宠,三小姐却很体贴,从来没有轻看过乔姐,乔姐被罚的时候,她总待在乔姐身边,撒娇哄乔姐高兴。

  祝舅父心道,贺家大姐、二姐脾气暴躁,在祝家长大的枝玉也是爆炭性子,这三小姐却温柔乖巧,倒也是奇了。

  不久以后,贺家传出喜信,祝氏怀孕了,说是一开始没注意,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有好几个月身孕,祝舅父派人上门照顾妹妹,祝氏把人打发回娘家,说她怀孕中喜静,不喜欢人多。祝舅父疼妹妹,没有深究。很快祝氏生下一个男孩,那就是贺家唯一的少爷贺枝堂。

  有了儿子以后,祝氏慢慢恢复正常,祝舅父把外甥女枝玉送回贺家教养。

  不多时,忽然传出乔姐病重的消息。

  一个丫鬟而已,祝舅父完全没放在心上。但不知怎么回事,一想起那晚站在回廊里摇头晃脑念诗哄母亲高兴的女孩儿,他总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他这辈子最喜欢结交落魄文人士子,受过他恩惠的读书人不知凡几,朋友们说笑起来,夸他是伯乐。

  既是伯乐,不如赌上一把。

  祝舅父派人送郎中去贺府给乔姐看诊,后来还帮忙料理了丧葬。那个粉妆玉琢的小女孩一身缟素,走起路来颤巍巍的,穿过庭院,一步一步走到他面前,噗通几声,结结实实给他磕了好几个响头。

  相安无事好几年。

  那年枝玉十岁生日,祝舅父去贺家探望外甥女,经过贺枝堂读书的屋子,站在外边听里面的读书声。

  贺枝堂开蒙不久,读的无非是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千家诗之类的书。祝舅父听了一会儿,转过回廊,目光无意间扫到后窗桂花树下的一个身影,脚步一顿。

  一个头梳蚌珠髻,簪茉莉花围,穿葱黄小袄、松绿画裙的小姑娘坐在树下一块大石头上,膝盖上放着笸箩针线等物,像是在做针线。

  可她手里的针却半天没动。

  她在偷听。

  不一会儿屋子里传出贺枝堂雀跃的欢呼声,授课结束,先生让他自己练字,回屋午睡去了。贺枝堂备受溺爱,哪会乖乖练字先生前脚出了门,他后脚就呼朋引伴,领着小厮跑得无影无踪。

  屋外的小姑娘也收起针线,起身走了。

  祝舅父一时好奇,跟着小姑娘出了院子。

  小姑娘没有走远,她收起针线笸箩,来到院中一处僻静地,看看左右无人,弯腰从树丛后面拖出一块大石头,石头不大,不过她还是费了不少力才搬动,小脸紧绷绷的,累得直喘气。石头表面光滑,她拿帕子擦了擦,从袖子里摸出一支笔,蹲在池边,蘸了些水,开始在石头上写字。

  祝舅父吃了一惊,他还以为小姑娘藏了什么好吃好玩的东西在这里,没想到她居然在这里偷偷练字

  小姑娘一笔一划写得很认真,隔一会儿就拿笔蘸点水。听到周围有动静,一个哆嗦,赶紧把毛笔揣进袖子里,大眼睛慌乱地四处张望,确定没人在附近,又低头继续写字。

  祝舅父皱眉看了一会儿,出了院子,问祝家老仆。

  老仆道“乔姐没了以后,三姐跟着太太过,太太说乔姐就是念了书才心思多,不许三姐读书。”

  难怪小姑娘要避着人偷偷练字,只有那样才不会留下痕迹。

  祝舅父摇头叹息,觉得妹妹眼光狭窄。

  身为嫡母,何必和一个失去生母的庶女别扭庶女养大了,还不是得孝敬她这个嫡母。千防万防的,有什么用

  而且这个庶女看着本分,从不和人口角,却敢偷偷摸摸自学,可见她心性不一般,好好养大了,未必不是一个助力。

  妹妹当真小家子气

  祝舅父不赞同归不赞同,但祝氏才是他妹妹,他哪有闲工夫为一个妹婿的庶女和妹妹较真,丢开这事,没有再理会。

  时至今日,回想当初种种,祝舅父衣衫汗透,心有余悸。

  尤其在和祝氏对质、得知贺枝堂的真实身世后,祝舅父更是眼前一黑,差点没被自己的亲妹妹活活气死。

  万幸。

  幸好祝氏始终恪守底线,没有加害庶女幸好他当年留了个心眼,施恩于乔姐

  否则叫他哪有脸面去面对贺金兰

  听祝舅父说了当年的事,祝氏眼珠滚动,面容疯狂“她真的不会戳穿我”

  祝舅父气不打一处来,厉声道“你也该清醒了为了一个儿子要死要活,疏远自己的亲女儿,枝玉脾气这么坏,就是你害的当年我就觉得你生产的时候有古怪,你是我妹妹,我到底不忍心揭穿你。现在想想,我当初真不该撒手不管。你当年既然铁了心要儿子,乔姐愿意把儿子给你养,你好好养就是了,做什么要打压他的亲姐姐你好好待太子妃,好好教养枝堂,太子妃只会对你感恩戴德她弟弟养在你名下,可以继承贺家全部家产,对她只有好处,她又不傻,怎么会把枝堂的身世泄露出去你非疑神疑鬼,隔离人家亲姐弟,还处处为难太子妃”

  越想越气,祝舅父停了下来,喘了好几口,剁足轻骂“糊涂东西”

  贺金兰是贺枝堂一母同胞的亲姐姐。

  当年祝氏为了求儿子求到歇斯底里,在发现乔姐怀了第二胎的时候,她请人看相,看相的人说乔姐这胎一定是男孩,祝氏便让乔姐隐瞒下来,乔姐答应了。祝氏借口乔姐病了,把她挪到乡下庄子上,买通郎中,说自己怀了孕,然后打发贺老爷去外院住。等乔姐生下贺枝堂,祝氏让人偷偷把孩子抱回贺家,在屋里嚎了一整夜。

  第二天,她有儿子了。

  这事做得隐秘,知情人只有几个,但为了保住这个秘密,祝氏还是狠下心肠将参与其中的仆从都远远打发了,连从小看着她长大的保母也没例外。

  后来乔姐病死,整个贺家,除了祝氏,只有金兰知道贺枝堂的身世。她是乔姐的女儿,乔姐的身体变化瞒不过她。

  祝氏生来要强,却始终不能为贺家延续香火,她不甘心被人耻笑,费尽心机求来了贺枝堂这个儿子,贺枝堂就是她的命

  她不放心金兰,怕金兰把贺枝堂的身世说出去,怕贺枝堂长大以后知道真相和自己疏远,怕别人对她冷嘲热讽。

  从乔姐去世以后,只要金兰多看贺枝堂一眼,祝氏就浑身不舒服。她不允许金兰和贺枝堂说话,不许金兰管贺枝堂的事,纵容丫鬟仆从在贺枝堂耳边说金兰的坏话,看到贺枝堂讨厌金兰,她心里隐隐觉得高兴贺枝堂之所以对金兰有偏见,离不开她的刻意暗示

  祝氏泪如雨下,又哭又笑“哥哥,你是男人,你是一家之主,你哪里明白女人的苦楚我身为祝家嫡出的小姐,什么时候输过人我要强了一辈子,就因为生不出儿子,所有人都在嘲笑我亲戚妯娌笑我,娘家姐妹笑我,连地里刨食的村妇也敢对我吐唾沫,骂我不会生我受不了那个气枝堂是我儿子,我是他娘,谁也抢不走他抢不走我能生”

  她哭哭笑笑,状若疯癫。

  祝舅父无言以对,看着鬓发中已经现出些许银丝的妹妹,唏嘘不已。

  沉默半晌后,他沉声道“你家三姐信守承诺,说了不会戳穿你就不会戳穿,她贵为太子妃,如果想和枝堂相认,早就认了。”

  认了才好呢

  认了弟弟,金兰才会把娘家放在心上,宗族才能靠着这位太子妃飞黄腾达。

  祝舅父巴不得金兰和贺枝堂相认。

  进京以后,祝舅父径自找到祝氏确认贺枝堂的身世,当时他脑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劝金兰和贺枝堂相认。

  然而在见到金兰的那一瞬间,他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

  金兰不会和贺枝堂相认,至少现在不会。

  和金兰一番长谈之后,祝舅父按捺不住,还是问出了心中的疑问金兰为什么不和贺枝堂相认

  她现在是太子妃,什么都不用怕了,祝氏不敢对她怎么样,也不会对得知真相的贺枝堂怎么样,他是太子妃的亲弟弟,贺家不敢让他出事。

  金兰面色平静,慢慢道“这些年太太对枝堂视如己出,我都看在眼里,这是其一。阿娘走的时候,我对她发过誓,只要太太疼爱枝堂,我决不能揭穿枝堂的身世,这是其二。其三,枝堂年纪还小,心性未定,只知道太太是他的亲娘,心气又高,陡然知道身世,只怕会走上邪路。”

  “而且枝堂心气浮躁,可能会仗着是我的亲弟弟惹是生非,不如还是瞒着他的好。”

  祝舅父心想也是。

  金兰又道“况且还有枝玉枝玉要是知道太太为了一个不是她血缘的儿子忽视她,又会怎么想”

  以前枝玉嫉妒枝堂,好歹还能以枝堂是她亲弟弟来安慰自己。她脾气暴躁,若是得知枝堂是乔姐生的,祝氏宁愿疼爱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庶子也不想管她这个亲女儿,她要是没活活气死,那就不是贺枝玉了。

  祝舅父心中触动,久久说不出话。

  金兰是庶女,亲弟弟就在眼前却不能亲近,嫡母对她多番打压,她十年如一日的装傻,居然还能真心将枝玉视作亲妹妹,事事为枝玉和枝堂考虑

  祝舅父感慨道“只是这样一来,实在太委屈太子妃了。”

  那个娇小可爱、站在雪中背诗的小女孩,那个畏缩胆怯、躲在树荫底下练字的小姑娘人人都道她被祝氏吓破了胆所以乖巧本分,谁知道她的隐忍和辛酸她的亲弟弟在祝氏眼皮子底下养育,她敢不听话吗

  金兰一笑,云淡风轻。

  她只是个小小的庶女,改变不了现状,改变不了嫡庶之间的隔阂,但她可以守住自己的本心。

  贺老爷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祝氏年轻的时候暴躁易怒,枝玉差一点就走了歪路。她是枝玉的姐姐,她不能看着枝玉走向偏执,枝玉又漂亮又聪明,怎么能走上歪路呢她跟前跟后,总算把枝玉的性子扭回来了。

  枝堂是她亲弟弟,她看着枝堂越来越淘气,心里着急,可祝氏实在看得严,她平时多看枝堂一眼就会被祝氏敲打,根本找不到机会教他。她没有气馁,找表哥陈君山帮忙,陈君山没有多想,说动陈父给枝堂当老师如果没有赐婚的意外,枝堂以后会跟着陈家子弟上学,等她嫁进陈家,不愁没有机会纠正弟弟的坏毛病。

  金兰随分从时,但她不是没有计较。

  “我娘是祝家的丫鬟”金兰轻声道,“阿娘告诉我,她之所以答应给爹当妾,不是为了荣华富贵她只是想睡个饱觉。”

  祝舅父一愣。

  金兰说起母亲,面色柔和“阿娘本是好人家的女儿,走投无路成了丫鬟,天天劳作,夜里几个丫鬟一张床,没有睡过一个饱觉她真的困她真的想好好睡一个饱觉成了妾以后,她抱着枕头睡到日上三竿,那是她第一次睡到大天亮。”

  就因为这一个小小的心愿,乔姐成了贺老爷的妾。

  弥留之际,乔姐拉着金兰的手,泣不成声“你这么聪明,这么乖,这么懂事,却因为是我生的,只能受煎熬,娘对不住你对不住你娘不该给人当妾再有下辈子,娘绝不给人当妾娘宁愿吃糠咽菜,也不让你受这份苦娘舍不得你,舍不得你啊娘走了以后,你怎么办”

  哭到最后,乔姐已经发不出声音了,她紧紧攥着金兰的手,眼睛瞪得大大的,拼着最后一口气吐出一句含糊不清的叮嘱“儿啊好好照顾自己”

  金兰站在庭前,背对着祝舅父,肩披霞光,面庞皎洁,眸光盈盈,好似月下秋水,一清到底。

  “我早早就没了娘,知道没娘的苦。我受过的苦,何苦再让枝堂和枝玉也尝受一遍”

  祝舅父红了眼圈,鼻尖发酸。

  祝氏防了金兰这么多年,却不知金兰心地坦荡,一片赤诚

  金兰平复了一下心情,笑了笑,回头看一眼祝舅父,举止从容,已不复那个战战兢兢的贺家小庶女。

  “当年舅舅为我娘赎了身,让她可以清清白白下葬,这份恩情,我谨记在心。”

  祝舅父面有愧色,不敢和金兰对视,低下了头。

  房间里静悄悄的,落针可闻。

  祝氏躺在榻上,听完祝舅父一番诉说,知道金兰不会揭穿贺枝堂的身世,嚎啕大哭。

  祝舅父摇了摇头,拂袖而去。【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