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从继任太守开始三国 > 第460章 460、新断句,新体验,新领悟
  第460章 460、新断句,新体验,新领悟    一天之计在于晨。  晨读,晨练。  一边舞剑强身健体,一边聆听郎朗读书声。  美好的一天,从这里开始。  这是一直以来,徐庶和石韬从学馆读书,结识起养成的习惯。  一个人练武,另一个人读书。  练武的人,也在练武时,稍微能吸纳一些知识,而读书的人,就能无比加深自己印象。  然后,再交换过来,这样两个人,一个人就都相当于,多做一件事。  持之以恒,保持下来,在身体和学识方面,二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也使得他们二人,只要在一起,便会晨读晨练。  到了荆州后,又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孟建和崔均也相继,都喜欢上了,这样的晨读晨练方式。  这个队伍不断扩大,数个月前,步骘和潘濬融入这个小团体,也都如此。  只不过,步骘昨天告诉潘濬,他今天有事情,于是,潘濬一个人读书。  就连诸葛亮和庞统,若无事,也会时常这样加入其中。  用诸葛亮那句话:既能学习知识,获得不同解读,又能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  听着郎朗读书声,看着舞剑者,徐庶和石韬,孟建和崔均两两一组,唯有潘濬一人抱着书。  刘枫精神有些恍惚,就像是置身在后世的一个校园。  彼时,清晨,也是有人早起晨读,有人打球锻炼身体。  除了,身上衣着和打扮,稍显不同,那强健身体和学习知识的态度,几乎没有不同。  众人见到他和步骘的到来 ,想要向他行礼,刘枫挥了挥手,示意不用多礼。  此情此景,刘枫想到这两日,武功有些荒废,忍不住和步骘小声说着,也组成个小组。  步骘从潘濬那借来一本书,刘枫和潘濬在一旁练武,步骘在一旁读书。  他练了一轮《五禽戏》,身体舒展,耳边传来步骘的生词并茂的读书声。  还别说,开始还不太习惯,但练了一会,觉得这样也不错,类似后世兴趣小组,值得在百家学院推广。  然后,他和步骘交换过来,刘枫开始读书,步骘练武,潘濬则旁听。  刘枫接过书,一看这是一本《春秋经》的注解,据传鲁国史官左丘明著作的《左氏春秋》,也就是俗称的《左传》。  这本书,对后世的史书、、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这两年来,刘枫也习惯竖版书和公文案牍等等,这样从右到左通读。  说起来,他一开始还想普及,横版书,从左到右。  但是他发现,一直这样竖着排版,不是没有道理的。  也让他不得不说,老祖宗的智慧是强大的。  从右到左,竖版的读,看第二行时,会潜意识还能在看前一行,防止读错,且加深印象。  横版书不同,会一目十行,确实的快,但大部分来讲,无法通悟。  这也造就了,字词的意思,很多人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但有趣的是竖版书读久了,往往相比而言,可以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当然,若能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程度。  横版和竖版,就不重要了,因为没有区别。  不过,刘枫没有多想,他开始朗读起来,他读的有些慢。  说起来,这两年来,他还是第一次这样读书,好似回到了前世上学时,老师让他念课文。  一旁在刘枫身旁的潘濬,他的心神冲击极大,《左氏春秋》他读了很多遍很多遍,每一次都有一种全新的体悟。  但这一次,耳边听着刘枫声音,带来的全然不同的体验。  那是一种,仿若置身其中,刘枫一句一顿,一语转化,虽然读的慢,但恍若一篇史诗大作,在他面前徐徐展开。  给他带来全新的体验,他只觉得,脑海中不断升起,还可以这样读?  还可以这样解读?  而开始的时候,步骘练着武,听着刘枫缓慢的朗读。  然而,越听,越觉得刘枫读书虽慢,但吐字清晰,字正腔圆,且其断句方式和用的语气助词,全都不同。  这就造就了,同样读一本书,不同断句,不同语气,他从中领悟出新的解读,需要静心体会。  他手上的动作,开始慢了下来,直至完全停止,完全沉浸这读书声其中。  他没有注意到,不光是他,就连徐庶、石韬、孟建、崔钧等人。  听到这边的读书声,不知道什么时候,也都悄悄的靠拢了过来,聚在刘枫身边,而刘枫也丝毫不知。  他还继续的朗读着,体会着很久没有这般酣畅淋漓读书的畅快    字,是同样的字。  词,是同样的词。  断句不同,语气停顿,感情色彩不同,聆听到的也就不同,也有一种新的的体会。  这就是互相读书,带来的好处。  每个人理解不同,造就文字的博大和精深。  三千字言的竹简书,刘枫读到最后,他犹如走进了一次战国,见证了那段历史。  他比任何人,体悟的都更加的深刻。  因为,他就从后世,来到了三国,见证着天下兴亡!    他身为一方诸侯,掌管一州之地。  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治下百姓民生的生活。  行仁政,布人道,那么百姓安居乐业,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君昏庸,臣无道,那么百姓流离失所,将众叛亲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前人如斯,今人亦然。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付笑谈中。”  读完《左氏春秋》,刘枫情不自禁,吟起了一首诗。  这是另一时空,明代诗人杨慎的《临江仙》,也是刘枫前世,最喜欢一首诗,另一首就是宋代苏轼的词。  “好诗,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结合您朗读的春秋之史,令人有一种观古望今之感。  从您的朗读中,庶尚是又一次对春秋,有了新的感悟和解读。  不过,华侯,这首诗,庶也听得出,这里面隐隐有隐居一方之意?  莫不成,您想要隐退不曾?”  徐庶听完这首诗最后,他有些急了。  他迫切想要知道,刘枫的真正意思,别不曾,他想要的明主,只想着偏安一隅。  众人闻言,尽皆点头附和,赞同徐庶的话。  他们也是这样想的,一个个目不转睛的看着刘枫,想要知道他的意思。  步骘自觉不是这样,站在一旁没有说话。【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