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从继任太守开始三国 > 第113章 113、黄氏刀法,豆浆油条
  一大早。

  船坞这边。

  虽然下雪了。

  刘枫还是早早起来,练功,这是他每日风雨无阻必做的事情。

  他的国术,他的武功,才是他在这个乱世安身立命的本钱!

  国术,武功,不练则退。

  需日日练习,长年累月的坚持,才能一直进步,又或者保持巅峰。

  二人在走廊中,开始练习。

  ;主公,早啊,你也早起晨练?

  黄忠有些诧异,怪不得主公如此强劲,原来也很刻苦,他每日最少挥刀八千次。

  但像这样天气干不了别的事,他至少挥刀三万次,以保持刀术无敌!

  ;早,汉升。

  不错,一日之计在于晨,晨练必不可少,吞日月之精华,练就绝世武功。

  刘枫开玩笑道。

  二人说话间,就开始各自的按照各自的方法练习起来。

  练了约莫两个时辰。

  ;师父,主公,早啊,我来了!

  这大冬天,冰天雪地的,虽然黄射很想蒙头大睡,但一想到要集主公和师父黄忠二家刀术之大成。

  就掀开,温暖的被窝,麻溜的穿上衣服,爬了起来。

  黄射先是来到刘枫和黄忠房间,敲门半天,都没人应。

  问了亲兵,才知道二人都在练武,心中咯噔一下,小跑到了二人在的走廊,就见二人满身大汗。

  显然练了不少时间。

  ;黄射你来的正好,你不是要拜我为师吗?

  ;是啊师父!

  ;唔,我这把宝刀,你拿去,挥刀一万次,连续十日,吾便承认你是吾的弟子!

  ;啊,一万刀?要命啊!

  黄射欣喜若狂接过宝刀,当听到黄忠要他挥刀一万次,连挥十日,他脸上一僵,露出了愁苦之色。

  ;一万刀不多,你师父可是连挥了不下三万刀啊!

  刘枫拍了拍黄射肩膀,鼓励道。

  他终于知道黄忠为何能一直保持巅峰了,像他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高强度练习,真没几个人能一直坚持的。

  ;主公,你太强了,难道是传说中的听声辩数,连我挥了多少刀都数出来了!

  黄忠不由感叹道,他刚刚没见刘枫看他,竟然连他挥了多少刀都知道。

  闻言,刘枫满头黑线,也不解释,扭头,头也不回就走了。

  这个黄忠亏他说的出来,也真能想,还听声辩数。

  他哪有这种逆天本领,这又不是玄幻世界。

  他又不能跟黄忠说是【小辅助系统】厉害啊,一直在提示。

  原创者黄忠当面演示《黄氏刀法》,是否学习?

  那还用想,有了跟华佗学习《五禽戏》的经验,当然是学呗。

  系统不断提示,学习《黄氏刀法》中扫1次,2次……

  好家伙黄忠连续不断,扫、劈、拨、削、掠、奈、斩、突,各种达到了3750次。

  这么多刀,让他在【小辅助系统】帮助下,《黄氏刀法》达到出神入化,炉火纯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境界。

  这次,只奖励了一点可用于提升武将卡的武力值点,他估摸着,应该是越往后,得到这种武力值点越难。

  黄忠做梦也想不到,就这么短短两个时辰,他自个的看家本领就被人学会了,还给刘枫带来了多大的提升,逆天了!

  难道这才是系统的正确打开方式?刘枫不禁想到。

  来到饭堂。

  看到刘晔,陆勉、张勋等人坐在一起,都在用早餐。

  他跟厨子,领了一份早餐。

  这是船坞的特色。就类似食堂一样。

  早餐比较简单,是一个鸡蛋,油条,豆浆,咸菜。

  ;主公,早!

  ;主公,早!

  众人纷纷给他打招呼,刘枫点头致意。

  来到刘晔旁的一个空位坐下。

  ;还别说,真是高人在民间啊。这雪老头还真是奇人,说冬至下大雪,就真下大雪了!

  子扬,等雪停了,我们在城里,各县,抽一些区域,挨家挨户探访,备上一些小礼品,我们亲自走访,看看百姓所需。

  看看每家每户是不是真的抵御住了风雪,走到群众中去,才能了解群众真实想法和所需。

  我们想要建立老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国度,便从细微之处,开始逐步去执行,落实下去。

  这一点不得不提,阎象就做的很好,他充分了解了山民们的想法。

  我们在安置的时候才能做到使山民如回家一般。

  刘枫感慨一句,不由的想到了第一个领会他的意见的人:阎象!

  阎象在出使荆州前,与他彻夜详谈了,如何定计江东,他通过刘枫所说的走入群众中,了解群众想法。

  此次,在招降山民中他知道山民们的想法,在他看来天下山越,与这些山民一般无二,若是可以谁都不愿为寇!

  当时阎象有了初步的设想,但还没有具体思路,

  当阎象出使荆州回来后,在路上把他的设想提出来后,刘枫惊了,这阎象真变态,这些想法一旦实现,从此天下再无山越!

  顿时,刘枫把前世看到一些做某种销售的洗脑方法教给阎象。

  当然,他这不是像前世那种销售,虚假营销,他正儿八经的真实想法,他会如对待八万山民一样一视同仁。

  这也是阎象没跟来的原因,他要好不容易激发灵感和想法回去,好好构思逐一完善,这一庞大计划!

  ;唔,主公您让人做的这豆浆油条真好吃,吃上两根油条,一碗豆浆,真是幸福。

  刘晔咬了一口油条,喝了一口豆浆,全身暖洋洋的,感慨一句。

  ;嗯?对了,我想起来了,主公,你说的没错啊,确实如您之言,这段时间,我越了解百姓,越觉得我们大汉百姓无比的质朴朴实。

  士卒衙役为他们修缮房屋,他们想尽办法,想把家中最好的都给我们,以示感激。

  这些天我深深体会到了,主公讲的那句:钱存在库房,永远只是死物,只有把钱花出去。

  在赚回来,在花出去,不断带动市场流动,促进交易达成,才能带动一地繁荣发展。

  刘晔近来真的走入群众中,才知道,就如同刘枫所说,大汉百姓所要很少。

  吃得饱,穿的暖,住的好,娶个婆娘过日子。

  就这么些简单的述求,但以以往的税收,还真的难以为继。

  若不是这段时间,刘枫大笔花钱,官府不断雇佣工,商行不断招募人手。

  今年,不说别的,单皖城内,真的会有很多家庭,熬不过冬天。

  但就算如此,百姓也愿意把他们认为最好的平时舍不得吃的感谢他们。

  ;所以,我们就要更要加倍对百姓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怀。

  刘枫摇了摇头,连刘晔都挡不住豆浆油条的魅力。

  他说完,也有些馋了,吃了一口油条,喝了一口豆浆。

  豆浆早在西汉淮南刘安发明豆腐,随着豆腐出来,豆浆也相继问世,成为饮品。

  这油条还是他让厨子研究,做出来的,一经做出,就备受皖城官员各大家族推崇,和豆浆成为早餐必备。

  但是油条耗油颇多,一般百姓家庭可舍不得用那么多油来炸油条。【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