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天阙泪 > 第369章 ?阁老论会
  “回前辈垂询,该批印刷品得益于江宁洪大帅府谭师爷名下的‘兰草坊’赞助,未用观中一分一毫银钱。”</p>

  “快给贫道讲讲,是如何想起来让人赞助,又如何说动施主的?这个主意是谁出的?”祥林坐到丁宁对面,饶有兴致地问。</p>

  丁宁见说,把自己操作此事的经过简单说了一下,然后笑道:“我家观主说过,京师乃首善之地,巨商大贾俯拾皆是,找人赞助应该不在话下。关键是此次活动牵涉多方,尤其是我们两处道场举办地都在清廷管辖之下,希望道长利用与官方关系比较密切的便利条件多方运筹,使其不阻挠我们办会才好。否则,将功亏一篑,徒留笑柄。”</p>

  “这么说,江宁府乃至洪大人均已经同意了?”</p>

  “是。只是我们观主说洪大人毕竟是地方官员,倘若其朝廷阻挠,其肯定也会随风转舵。所以,还是从朝廷层面运作才是根本。”</p>

  祥林道长面露难色,施施然道:“要是前几年,这样的事就不是事儿。众所周知的原因,给他们还真没有打过交道。”</p>

  丁宁提示说:“道长也不必着急,慢慢回想一下,从前的施主中,有没有在新朝官高位显能说上话的,托其从中转寰进言也好。”</p>

  “嗯,有道理。你们轻易不来北京,在城内外好好转转,贫道也去其他寺庙庵观走走,看其他人有没有门路。”</p>

  丁宁和谢宝、郑宁到了街上,见到处都是卖粽子和艾叶的,这才知道快过端午节了。向人问了一下,就向西皇城根儿南街礼王府走来。</p>

  自从知道勒克德浑统兵四万长途奔袭荆州城,造成十余万大顺军将士惨死的消息后,丁宁一心要杀掉这个年方十七岁的清廷平南大将军,否则,其今后不知道还要屠杀多少南明军民。他此番来北京,明面上是传经送宝,交流办会大会心德,实际上主要是想找机会达成心愿。他觉得,年方十七岁的勒克德浑回京之后,一定会回爷爷代善的礼亲王府下榻。所以,想早早地熟悉一下地形,以便将来刺杀之。</p>

  和硕礼烈亲王代善,满清最有权势的“开国八大****”之一,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从十六岁起就随父亲南征北战,作战英勇屡立战功,被清太祖赐号“古英巴图鲁”,意思是英勇如钢的勇士之最,被誉为满清第一贝勒,终其一朝,再无第二人获此封号。其府邸广阔,占地三十余顷,从外面看府内房屋不下数百间之多。丁宁心说,将来需要在夜间探探礼亲王府邸,免得届时不认识路径。</p>

  他们出了皇城根儿,在一处茶馆买了壶素茶慢慢饮用。谢宝叹道:“乖乖,对面的礼亲王府太大了,这样的府邸,祖孙几代也住不满!”</p>

  偏偏那茶博士搭腔了,一张口就是京片子:“说嘛呢?祖孙几代也住不满?真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土佬。告诉你,越是大府邸主人越少。为嘛呢,皇上封赏的府邸多呗。”</p>

  谢宝摇头:“这么大的府邸不住几个人?不是太浪费了嘛!”</p>

  “告诉你,礼亲王的孙子平南大将军知道么?谅你也不知道,人家近日在江南打了大胜仗,马上就班师还朝,朝廷在妙应寺(白塔寺)那里又赐给了贝勒府。怎么样,你还不是公鸡下蛋——干叫唤。”</p>

  谢宝脸一红,反唇相讥:“公鸡下蛋也强似你茶壶里煮元宵。”</p>

  茶博士愣了半天也没有回过味儿来:“这是嘛意思?开开讲嘛。”</p>

  郑宁忍不住说:“我告诉你,他这话的意思是——闷白蛋。”</p>

  两人嘻嘻哈哈笑着,跑出了茶馆。丁宁把茶资放在桌上,笑道:“对不起,乡下来的火工道人没有见过世面,请茶博士海涵。”追出来之后,叮嘱道,“不要在街上嬉笑,引起别人的注意就不好了。”</p>

  谢宝笑道:“我就知道这些人话多,故作懵懂,旁敲侧击投石问路呗。他可好,当老子是乡巴佬,连他娘的公鸡下蛋都给老子整出来了。不好好挖苦他一下,他还楼上撒尿——自以为尿得高呢。”</p>

  郑宁笑得肚子疼,指着谢宝说不出话来。</p>

  丁宁说:“好了,这两天多去白塔那里转转,把路径搞熟,等待着这位大将军凯旋回来,给他来个神不知鬼不觉的突然袭击。”</p>

  接下来的几天,丁宁选择了一条从白云观到勒克德浑贝勒府的最佳行进路线,并且备好上从九龙口带来的人皮面具买了夜行衣。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专心致志地等着勒克德浑回京送死。</p>

  祥林道长的工作也有了进展,原明朝大学士冯铨的母亲生病,太医院的医生都治不好,最后,有人说可能是妖邪作祟,在白云观许下了三昼夜道场。冯铨亲自来到观里,净手焚香,代母许愿。下来之后,到静室拜茶。见祥林道长的桌案上摆有招贴画,便好奇地拿起来观看。祥林道长本来就想用此做引子引起话题,今见其主动上钩,自然欢喜。</p>

  冯铨看了一回,微微颌首,道:“贵观也是发起单位之一,怎么反倒是江宁府的朝天宫走到了前头,来这里送招贴画来了?”</p>

  “好叫阁老大人知晓,南京的洪大人深知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准予朝天宫举办江南诸省道教道场。按照当初约定,该由本观举办江北诸省道教道场。只是我等吃不准新朝对此事的态度,也找不到说话有分量的衙门请示此事,故而落到了江南后边。”</p>

  冯铨有些不悦,道:“新朝底定北京,正欲以仁孝治天下,焉能数典忘祖丢弃国本?此类行动,牵连多方,倘若其他些小伪朝皆批准参与,而独独大清不允,岂不徒惹他人耻笑?”</p>

  祥林打个稽首:“老大人慧眼如炬,请予援手,倘若玉成此事,善莫大焉,胜做百日道场。老安人定能恢复如初,福寿绵长。”</p>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p>

  </p>【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