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科幻灵异 > 黑科技从文科生开始 > 第62章 由目的逆推需求
  三天后,4月14日下午。

  杨哲坐在现代汉语课上,闭目养神。

  大学的课程嘛,理论上来说,只要你别上课打电话玩游戏干扰到同学,老师一般是不会管你是睡觉还是干嘛。大学的课程都是爱听不听。

  沈嘉运好奇地看了眼他摊在桌上的书。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

  沈嘉运的脑子里,一下子有了很多的问号。

  为什么这次他连书名是啥意思都看不懂了

  杨哲也很想回答他一下,可是他正在意识里设计文字显示界面的新外观呢,实在没功夫。

  自从计算机文字编码的相关知识达到某个程度,他就开发出了这项全新的功能。

  一节课过去一大半,杨哲终于搞定了界面设计,睁眼。

  浮现于眼前的,是泛着淡淡冷光的半透明界面,上面什么字也没有。

  杨哲用意识调整了一下界面的透明度,做了一些调整,随即心灵连接罐子,感知信息团。

  信息团中那些流泻出来的信息被他的意识引导着,向半透明界面呈现。

  一行行字迹在界面上缓缓出现。

  真成了

  杨哲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开始阅读界面上的文字。

  这些,都是罐子内的信息团所流泻出来的,真正重要的信息

  只见上面写着

  “知识是重要的条件,知识可以促成潜在可能性向着具体的目的分化。”

  “由目的逆推需求是可行的,可以通过构想功能来得知获取的条件。”

  “所有衍生物均可自行控制其出力大小,需要高感知力。”

  这信息量可太大了

  第二条是杨哲首先看懂的一条,这条不是他之前领悟出来的吗

  他想要让自身感知出来的数值,例如脑力上限进行自动化数据显示,于是他预感到了他需要编码理论、数学、计算机图形学这三门知识,他就去学习了这三项知识,从而获得了这项技能。

  文字显示也是同理。

  他想要罐子拥有文字显示功能,再通过自身的感知,来推测出具体需要学习哪个门类。

  也就是说,他如果需要某个功能,只需通过构想目的来感知达成条件。

  这就是所谓的“目的逆推需求”

  那么第一条呢

  “知识可以促成潜在可能性向着具体的目的分化。”

  杨哲思索良久,认为这一条可能意指罐子本身具备某种潜在的可能性,他作为罐子的主人,可以引导罐子向某个具体的方向发展。

  这就是罐子减少,以及罐子内部信息团分裂的真相。

  “所以说,罐子的分裂与消耗是必然的。可能性如若不化作具体功能,将会毫无用处。”

  这样,也就解释了另一个疑点。

  罐子看起来可以自由发展,为何只能进行信息操作

  因为罐子只具备信息方向的可能性,但杨哲可以自由选择这种可能性的发展方向。

  第三条信息,“所有衍生物均可自行控制其出力大小,需要高感知力。”

  杨哲看了好久,终于想通。

  这或许与网络接口有关

  他把注意力放在悬浮于空中的光幕上,那上面显示着

  “感知12。”

  他这半个月以来,又有两次感知变得更强的情况,所以加了2点。

  杨哲的注意力放在“12”这个数值上很久。

  空气中蹦出一行字

  “还差1点就能控制网络接口。”

  这也太方便了吧

  现在罐子能够把感知的内容,直接以文字的方式显现出来,再也没有暧昧不明的预感了。

  “如何提升感知能力”

  杨哲试图按照第二条说的,由目的逆推需求,向罐子提问。

  许久之后。

  “在初期,学习新知识、以及对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可以提升感知能力。”

  新的文字信息在空中以光幕气泡的方式蹦了出来。

  这个在初期是啥意思

  后期不能通过这种途经提升,还是说会有新途径

  “罐子啊,你不要那么快消失了,你消失了我就没有自动应答机了”

  杨哲在心中祈愿。

  随即他思考。

  难怪这些天,进行光幕设计与数据显示、文字显示之后,知力提升了两点。

  知识的实际运用可以提升感知

  “唔,那么现在最快速的提升方法就是运用我掌握得最多的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

  “写论文吧”

  杨哲决定了,正好,他也是时候写第三篇论文了。

  12月的时候就要评选,论文发表有周期,要排队,尽快写出寄出为好。

  周娘擦了一把汗,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

  “再忍忍,忍到休息的时候,就可以吃卖剩下的食物了。”

  她咬着牙,继续着炸薯条的工作。

  为了挣钱,她这段时间选择了把所有空余时间都用于在外面打工。

  她要想找到一个合适的打工工作,特别难。

  她长得丑,连做家教都没有任何人要。

  找兼职也经常被拒绝。

  这家汉堡店的工作,是她好不容易才求下来的。

  这样,到了她休息的时候,她就能吃那些放硬放冷的炸鸡与汉堡坯了。

  现在已经是中午1点,她还没吃上午饭,不过,没事的,她还能坚持

  这次,杨哲选择的论文方向是网络小说i改编与娱乐性分析。

  这是他特意选择的新方向,主要是担心不够新颖,无法让知力提升。

  论文写作耗时5天,写完寄出。

  知力果然再次提升,达到了网络控制所需的13点。

  已经可以进行网络连接测试了。

  4月19日。

  今天是周日,杨哲在校园里找了处躺椅躺下来。

  他怕再出什么意外,引起室友的惊慌。

  意识感知着网络接口。

  这次,他有了一种彻底控制的感觉,网络接口内部原本就有一个流量控制的功能,只是之前他感知过低,无法理解而已。

  杨哲试着将开口拉到极小,并打开网络开关。

  随即躺下,紧张地等待着信息冲击。

  过了一会儿,他又从躺椅上坐起来。

  “这个信息量,我居然能承受”

  既然很安全那就没必要提前躺好防眩晕了。

  有可能是人在露天,空中的电磁波偏少,信息量不大的缘故吧。

  一些信息如涓涓细流流入脑中。

  无法理解,强行去解析,脑子就有点难受。

  “我得把数据转化为我自己能够理解的媒体形式就像是格式转换”

  其实这段时间他也看了不少计算机相关书籍,知道媒体文件的具体组织模式,只是,要靠自己的大脑去解析纯数据,还是太难了。

  “试试看目的逆推需求”

  杨哲把注意力凝聚在网络接口上,思考“怎样将网络中的信息提炼并转化”。

  半小时后,字幕出现。

  “方法有两种。

  其一,制造自动化装置,令它负责处理。

  其二,算力加载在路由器上,令其拥有自行转化的能力。”

  “自动化”杨哲又看到了这个词。

  这个方向,会导致罐子破裂,他暂时不打算尝试。

  第二种方法就可以试试看了。

  他把算力从数据库中剥夺,空中的圆球就变为了闪耀的光球。

  再把算力挪给网络接口。

  刹那间,网络接口的半透明形态从内部绽放出绚丽的彩光,等待着响应。

  杨哲指挥着它,让网络接口自动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解码的相关知识。【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