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卷五 第二十三章 不朽之功
  之前谷德昭否定苏大为出任兵部尚书的资格。  一为年纪,二就是才能。  这个才能,不光是上马管军的才能,更是文化、学识。  在大唐,要体现自己学识最好的途径是什么?  无疑便是作诗。  苏大为一首《送瘟神》一出,顿时便是有力回击谷德昭的话。  至少无人敢再质疑苏大为的学识。  没念过长安太学又如何?  没入过弘文馆又如何?  就光凭这首诗,不知压过朝堂上多少文臣。  就算是谷德昭自己,也没把握能胜出。  相当于苏大为一巴掌糊他脸上。  这脸疼不?  这诗可不是随便选的,乃是后世太祖所作。  气势恢弘,冠绝当世。  谷德昭的气势不由一窒。  “就算……就算真有疫毒,是否有你说的那样也还是未知之数!”  谷德昭的声音才起,珠帘后已经响起武媚娘的声音。  “若本后为苏大为作证,谷侍郎可愿相信吗?”  “这……”  谷德昭眼角一跳,忍气吞声的道:“若天后开口,臣自然不敢怀疑。”  不敢怀疑,不等于不怀疑。  武后你亲自下场,有点不地道吧?  你这拉偏架,拉得脸都不要了?  “本后就在此作证,去岁蜀中大疫,若非苏大为力挽狂澜,蜀中必定不能幸免。蜀中若失,关中亦危险!后果不堪设想,此事,除了剑阁都督府,朝中左相与右相,孙仙翁亦是知情者。”  这……  若说武后的话大家半信半疑,可提起右相李敬玄、药王孙思邈,就没人敢怀疑了。  无数人的目光,投向文臣首位的右相李敬玄。  但见李敬玄微微含笑,笑得莫测高深。  嗯,一切都在本相的掌握之中……  才怪啊!  特么的脸都笑僵了。  你知道维持这份淡定有多难吗?  李敬玄差点把手里的笏板给摔了。  蜀中的事……蜀中的疫情之事,他当然是看过折子的。  但当时他忙于朝政,打压左右阎立本。  蜀中那些事,与他何干?  况且那些事都是半年多以前了。  早被他抛诸脑后。  此时被武后一提,顿时记起来。  不由惊出一身冷汗。  没错,蜀中确实出了一场大疫,而且当时十分凶险。  不过这事不是已经解决了吗?  什么,居然是苏大为解决的?  对了,这事是陛下下的中旨,没有通过中书省,直接以秘旨下予苏大为。  我也是后来才看到蜀中的奏折,才知道有这么回事。  若真有武后与苏大为说的那么严重,那苏大为的功绩,说救了蜀中与关中,也毫不夸张。  细密的汗珠,从右相李敬玄的额头渗出。  他感觉自己算漏了此事,乃是重大的失误。  心中略有悔意。  但此时被含元殿上文武百官以目光探询,他也只能保持着令脸颊肌肉抽搐的微笑,来回应这些目光。  苏大为……  此子太过危险!  必须除掉此子,才能一统朝臣。  牢牢掌握权柄。  心中涌起这个念头,就听谷德昭艰难的道:“就算你参与蜀中抗疫,比之老夫的功绩也不能说就胜出!”  这话一出来,李敬玄心里便是咯噔一下,知道要坏事了。  苏大为朗声大笑,向着珠帘后的李治和武媚娘先是叉手行礼,又向着武臣班列作揖行礼,最后又向文臣方向拱了拱手。  “谷侍郎,我这里还有一首诗,你可愿听吗?”  谷德昭心里涌起不祥的预感。  可是左思右想,苏大为哪怕真的抗疫有功,那与自己治理黄河,救济数十万灾民,也就是半斤八两。  自己还有当初随太宗赞画之功。  难道还会被此子比下去?  硬着头皮道:“愿闻其详。”  珠帘后,武媚娘也扬声道:“苏大为,本后准你念诗,大声念出来。”  方才第一首诗,已经令她和李治,觉得耳目一新,大感新鲜。  真不知阿弥还能作出怎样的诗来。  虽说早就有耳闻,阿弥颇有诗才,但当面时,还真的没听到吟过诗。  有了武后开口,满殿文武自然无人敢再质疑。  就见苏大为在含元殿上,缓缓踱步,气势沉凝。  说也奇怪,明明是武将出身,身上平日里透的是如山岳般沉稳的肃杀之气。  但这一刻的苏大为,真的从身上透出一种令人惊艳的优雅从容。  如隐世大贤般。  虽然在狂风暴雨,权势博弈漩涡中,却有一种在竹林里信步闲庭,不惧风雨的浪漫旷达。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王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此诗一出,满殿皆惊。  哪怕是端坐于龙椅上的李治,也情不自禁的站起身。  “此诗……”  好大的口气!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纸船明烛照天烧?  借问瘟君欲何往?  这不光是指的蜀中疫情,而是包含了整个华夏的疫情。  才有瘟君一说。  要说困扰大唐的事,如今除了关中疲弊,天下时不时爆发的瘟疫,绝对是最令李治头疼的大事。  偏偏瘟疫之事,又与天人感应牵扯。  他自从登基以来,苦心造诣,灭国无数,拓疆万里。  其功绩比之太宗也相差仿佛。  西突厥在他的治下灭了。  西域数十国在太宗朝时叛时降,现在也被驯服了。  太宗没能解决的辽东、高句丽。  在他手上也变成大唐内藩,为安东都护府所统辖。  西域设立大都护府,稳如泰山。  唯一一个跳反的强国吐蕃,也被灭了。  甚至远到天竺,也成为大唐的羁縻州。  普天之下,莫不以唐为尊。  天可汗三个字,叫得堂堂正正,莫敢不从。  乃敢自称天皇。  与天比肩。  但唯有一样,那是李治心中之刺。  瘟疫!  不说蜀中大疫。  从大唐建立,从贞观十年起,每隔数年,便会爆发一场大疫。  如旧唐书《五行志》所载,永淳元年六月一场瘟疫:关中初雨,麦田涝损,后旱。京兆、岐、陇螟蝗食苗并尽,加以民多疫疠,死者枕籍于路。  正因为这些天灾,李治这些年被言官以天人感应弹劾,不得不下罪己诏,甚至武媚娘也不惜抛出贺兰敏之等人去顶罪,以代表应了天人感应。  为此,世家门阀趁势而起,纷纷上言弹劾,说朝中有奸佞,陛下您应该好好检讨自己为政的得失。  就差没有把废后直接说出来了。  武媚娘为此也不得不忍气吞声。  但是,实在没法子啊。  天灾不断,什么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  陛下您说您为政没错?  那天灾不是老天爷给的警示吗?  李治与武媚娘并称天皇天后,二圣临朝。  人间的帝王都不足以评价他俩的功绩了,都要成圣了。  但是泰山封禅之后,现实却是无情的给他俩狠狠一耳光。  空有雄心万丈,一个个敌人倒在这二圣夫妻档的脚下。  但,偏偏有一个敌人,他们是无论如何无法战胜的。  那就是老天爷。  瘟疫的历史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  无数文明旋起旋灭,其历史进程,都与瘟疫有着重大关联。  后世考古,殷墟甲骨文已有“虫”、“蛊”,“疟疾”、“疾年”等文字记载。  “疠”字可见于《尚书》、《山海经》、《左传》。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十月庚寅,蝗蟲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  到汉代,汉书记载大疫十四次,其中确切时间记载的有九次。  每次大疫,基本都在冬季。  三国时期,建安二十二年冬,北方发生疫病,时为太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罗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  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中竟有五人死于疫病。  曹植《说疫气》描述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灭丧。  史载唐从贞观起,到大顺二年结束,二百五十五年中,爆发大疫二十一次。  每一次都是死枕狼籍,哀鸿遍野。  这还是有官方记载的全国性大疫,地方爆发的,无记载或者散秩的疫情更是多如牛毛。  更不用说,后世明朝从朱元璋称帝,至崇祯殉难,二百七十七年里,共爆发大规模瘟疫七十五次,甚至还有一年爆发多次的惨况。  而明末闯军能顺利打入京城,覆灭大明,也因当时明朝都城鼠疫爆发,无力抵抗。  清从入关至鸦.片,战争的一百九十六年,有七十八年爆发大规模瘟疫。  至光绪二十一年后,爆发了京师直隶大疫。  一九零二年黑龙江瑗珲霍乱流行、一九一零年东北鼠疫三场大瘟疫。  无数王朝由此兴灭。  人力有时穷。  人怎能胜过天?  这正是如今最困扰天皇李治的头等难题。  难、难、难!  此等天灾级别的大难题,何人可以帮朕?  朕空有雄心万丈,奈何老天不许!  朕何负于天?  然泰山封禅之后,天下疫情汹汹。  这是老天对朕的警告吗?  朕,做错了什么?  又该带着大唐,往何处去?  眼前能看到的敌人没有了。  但却有瘟疫这个看不见,也无法战胜的敌人。  但是……  但是现在苏大为站出来了。  在大唐含元殿中,在“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含元殿中,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声以诗宣告:“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我来了,我经历,我征服。  瘟神被我送走了。  大唐百姓安宁了!  从此,瘟神不再有,四海为之靖。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纸船明烛照天烧。  这是上告天地山川神灵,瘟君被我苏大为送走了。  含元殿上,一片死寂。  落针可闻。  就连负责看时辰,负责更鼓的黄门内侍,也目瞪口呆。  手里举着鼓槌更漏,仿佛被定住了一般。  许久之后,突然有人厉声道:“圣人,臣请治苏大为欺君之罪!”  无数目光看去,那正是右相李敬玄,从朝臣中出列,向着珠帘后的天皇天后行礼进言。  压抑的声音在这一刻集体爆发出来。  从来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遵守着君臣礼仪的大唐百官,在这一刻全群情汹涌,无法自抑。  “臣附议!”  “请治苏大为欺君之罪!”  “何人敢口出大言!瘟君乃天上神灵,此乃天之警示!何人能逆天而行!”  “陛下,苏大为妖言惑主,臣请斩之!”  “就连道教天师都不敢说能除瘟君,苏大为何德何能,敢口吐狂言!”  “此人狂悖!陛下当远离小人!”  “狂言欺君者,当处五马分尸之刑,以敬效尤!”  威严庄重的含元殿,一时吵闹得如同菜市场一般。  苏大为在一旁,只听得眼皮乱跳。  这班狗东西,老子捅你们菊花了?  一个个跳出来,恨不得嫩死老子。  我特么招谁惹谁了?  对了,掏小本本记下,今天谁在朝堂上喊着要斩我,呵呵……  老子可是很记仇的。  “肃静!肃静~~”  负责维持礼仪的黄门侍者,内宫太监们慌忙敲响铜钟,钟鼓齐鸣,乐声大作。  这才将汹涌的声音勉强压下。  接着是武后带着怒意的叱责:“成何体统!诸臣可知这里是什么地方?!”  铛~~  清越的钟鸣声重重敲响。  文武百官这才清醒过来。  一个个闭上嘴巴,鞠躬行礼:“臣等失仪,有愧。”  嘴里说着有愧,但一双双带着怀疑、恼怒、责怪和冷笑的眼情,依旧悄然投向苏大为。  竖子。  怎敢在含元殿上,以大言欺君!  就算陛下好糊弄,真当我们这些朝廷重臣好糊弄?  送瘟神?  你以为你是谁?  你是圣人吗?  古往今天多少圣人,也不见将瘟君送走。  你怎敢如此大言欺骗,惑乱君上。  实在是不当人子!  群臣才安静下来,就听殿上珠帘一响。  大唐皇帝李治,已经主动掀帘而出。  甚至后面站起身的武媚娘都没追上他。  他这是迫不及待了。  掀开帘幕,一双透着急迫的眼神,向着苏大为投过来。  “苏大为,你方才说的可是真的?朕为何从未从奏折上看你报之此事?真的送走了瘟神?此后我大唐土地,不会再有瘟疫了吗?”  别人不了解苏大为,可他李治,这十几年可是看着苏大为一路成长。  为何一直压着苏大为,并不是他不想用此人。  正相反,好钢用在好刀上,苏大为大才,此人可留给太子。  若自己封赏太过,到太子登基时,又如何好用苏大为?  正如当年李世民晚年,故意冷藏苏定方与薛仁贵。  最后这两人都成为李治朝的一代名将。  李治也早早为太子铺路,做人才储备。  正因为他了解苏大为,知道此人从不轻易许诺,可一但他说出来,那必然是有把握的。  “苏大为,且从实道来,万不可有任何欺瞒!”  李治的声音里,甚至都带着一丝颤抖。  文武百官的眼神,一下子变得诡异起来。  圣人,为何如此失态!  难道,这苏大为真有通天彻地之能?  那么多沙门大贤,道家天师,千百年来圣贤都无法解决的瘟疫,能被此人给解决了?  那是何等惊人的伟业,休说什么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  那是活人无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无数华夏苗裔都将因此而受益,说一声当世圣贤也不为过。  可是……可能吗?!  “回陛下。”  苏大为面色平静,向着高立于殿上的李治叉手道:“本来臣是想等诸事底定后,再专上折子向陛下呈说此事,但因为急诏回京,所以还未曾上奏折。”  略停了一停,在李治充满期待与渴望的目光下,苏大为继续道:“臣任黄安县令,主持抗疫的过程中,考查当地县治,并遍阅古籍,最终发现瘟君的秘密。”  这话,令满朝文武,包括李治和武媚娘呼吸一窒。  被苏大为的话牢牢吸引住心神。  甚至李治忍不住上前半步:“是何等样的秘密?”  “这瘟疫,实则是某种小虫,只是太过微小,我们的眼睛不易察觉。这种小虫或在水中,或在空气里,防不胜防。”  苏大为的话才落,早有李敬玄和气急败坏的谷德昭开口道:“荒谬,瘟疫乃是瘟君代天行罚,岂与小虫有关?”  “既然眼睛看不见,你又如何得知?”  苏大为向着两人轻蔑一笑:“我自有我的办法,而且古籍中早有记载。”  “什么样的记载?”  “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曹操征东吴,其时拥兵四十万,号百万,而东吴弱小,不得不与刘备联合,但实力仍远不如曹操。  但最后结果,以曹操大败,兵船被烧之一炬,损兵折将逃回中原而告终。”  不等众人喘息,苏大为接着道:“我在蜀中遍查古籍,得到蜀国古籍数车,其中有记载,当时曹操失利,乃是因为军中疫疠流行。  那种疫疠,能令人腹大如鼓,呕血而死。  待到刘备入蜀称帝,为报关羽之仇,挥师沿江而下。  在夷陵与吴将陆孙对峙后,蜀军军中爆发疫症,无力作战,这才有了夷陵大败。  待刘备逃回白帝城,诸葛孔明赶到,细查军中疫症,方知乃是水中一种小虫,寄居于钉螺之中,士伍不识,被螺中小虫钻入腹中,乃有疫疾。”【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