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蒋甜继续说,蒋一又道:“好像钟少爷的小妾这个名号,着实不怎么好听。”

  “蒋一,你还看不明白吗,现在你讨好我,说不定还能在钟家谋个一席之地。”蒋甜自以为是的说着。

  “这些金银珠宝,是你们几辈子都妄想不来的,像你们这种泥腿子,天生就只有给别人卖命,如果在赵芳芳手下做不下去了,就来找我吧,我勉强能够收留你。”

  蒋一真不知道蒋甜是哪里来的自信,“可能是你没看明白吧,你又知道自己能在钟家待多久了?”

  蒋一本着气死人不偿命的语气,就是拽!

  “你!”说着,蒋甜就要推蒋一。

  只是不等她动手,就有人找上门来。

  原来是送钱的来了。

  这人一来一往的多了,蒋甜想要动手也没有机会,毕竟钟有福才警告过她,不要太过于招摇。

  赵芳芳的老爹毕竟是县令,蒋甜还没有蠢到在公然与赵芳芳作对。

  “你给我等着!”于是,便骂骂咧咧地留下这么一句话之后,离开了蒋一的视线。

  口袋里揣着那么多钱,蒋一可没有打算就这么走回去,于是在镇上雇了一辆牛车。

  这会儿正是傍晚,天气没有那么热,蒋一回到家便看到蒋宏德几人,扛着包谷杆走了回来。

  “大伯,家里的苞谷都掰完啦?”蒋一说着,便往院子里探了探。

  此刻,蒋家全家大动员,都在一起给苞谷脱粒。

  “都掰完了,接下来可要闲一阵了。”蒋宏德说着,将包谷杆抗进了灶房,当做柴烧。

  蒋一见那这苞谷,众人是放到一个充满了凹凸状的木板上,三两下一个苞谷便脱粒完成。

  蒋一本来以为他们会用手给苞谷慢慢脱粒,没有想到他们有这么快捷的方式。

  是她的想法狭隘了。

  蒋家人多,苞谷很快就脱粒完成,蒋民生将苞谷粒装进箩筐中,放入柴房里。

  这会儿,蒋茹盈的饭也做好了,这几天家中的谷子也都收了回来,所以不用再去晒谷场天天看着了。

  蒋家的生活最近创了新高,每一顿都有肉,从一开始的无从下嘴,到最后心如平静。

  蒋家人正在慢慢适应这样的生活。

  蒋一坐在石桌上,轻咳一声,准备跟大家说说膏膜的事情。

  “我有事情要跟大家说。”她满脸严肃,惹得众人不由得放下碗筷。

  蒋一与蒋文对视一眼,随即从腰间拿出了沉甸甸的一个袋子。

  “其实,这段时间,我一直都在研制一种名为膏膜的东西,一开始没跟大家说,是怕不成功,让大家失望。”

  蒋民生满脸震惊地伸手摸了摸那袋子,他打开一看,在看到白花花的银子时,一口老气差点没有喘过来。

  蒋庞氏也拿过那袋子一看,惊讶地说话声都带着沙哑,“卖了,这么多钱?”

  蒋一点了点头,“膏膜研制成功了,这是卖掉得来的钱。”

  “天啦,这,这么多!”众人都将那口袋打开,看到滚落出来的银子时,纷纷震惊地看向蒋一。

  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蒋高升走到一旁,帮蒋庞氏顺气,“奶奶,其实我早就知道了,一一不告诉你们,是怕你们担心。”

  蒋民生望着那钱,又望了望蒋一,一股难言而喻地高兴,哽在了喉咙,“没想到,没想到啊,我蒋家,竟也有这一天。”

  感叹完了之后,蒋民生也有些担忧,“一一啊,你这膏膜是个什么东西?”

  蒋一做起了解释,“是抹在脸上保养肌肤用的。”

  女人们听到这话,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秦素担忧地道,“抹在脸上的东西,还是要谨慎才好。”

  “放心吧大伯娘,这个一开始我们自己就先在脸上做了实验,然后我再给了那县令的千金使用,她用了很久,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并且我开始也说过,要先在脖子上试一试,如果发现不适应,就不能用了,我已经说清楚了利弊。”

  万小菊满脸的欣慰,“还是一一有办法。”

  “所以,你们几个小的早就知道了,就瞒着我们大家?”蒋庞氏嗔怪地说着。

  蒋宏林冒了个头,道:“我也早就知晓了。”

  蒋民生拿着旱烟杆,就要朝蒋宏林打去,“你们啊,胡闹!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跟家里商量。”

  “我也是担心不成功,所以就没跟大家说,不过现在可好了,这芦荟膏膜,研制地十分成功。”蒋一也不由得笑了。

  众人感到无比欣慰的同时,也感到惭愧,他们所有人加起来,都不如蒋一一个人有能力。

  蒋民生看着桌上的钱,斟酌了片刻,“这些钱都是一一你自己挣的,所以这钱你做决定就好。”

  蒋民生从来都不是个迂腐的人。

  这钱可大有用处。

  “我打算修房子,还有送几位哥哥姐姐去学堂。”蒋一话落。

  众人对视一眼,还是蒋明率先站了出来,“我都这么大了,去学堂好像有些不合适。”

  万小菊也点头,“这明儿也老大不小了,若是进了学堂,这再出来,都,都成,老……”老男人几个字她可没好意思说。

  蒋一忙道:“我也明白,按照大家此时的年龄去学堂是有些晚了,可学习知识什么时候都不晚,有了知识,走到哪里都不怕。”

  蒋一再来一波利诱,“况且,说不定哥哥他们就在学堂里找到了归属呢。”

  “可,可家里那么多活儿,我们去了学堂,那些活儿谁做?”蒋明挠了挠头。

  “马上就是冬季了,根本就不忙,你们就先去学堂里先待上几个月,如果不适应咱们就回来,如果适应,咱们就不回来,而且有学识的人,一般都好说亲。”

  最后这句话,才是重中之重!

  在农家人的心里,传宗接代有的时候可比知识更加重要。

  其实蒋明是很心动的,他经常看着村里的孩童们,结伴去镇上的学堂,每每想起就会万分羡慕。

  曾经,他也偷偷躲着,听他们背过诗文,也偷偷用树枝在地面上写过字。